(1)市场回顾:上证突破3000点后放量上涨。
上周上证在突破3000点整数关口后强势放量上涨,金融地产等低估值顺周期板块表现亮眼,单周上证50和创业板50分别上涨7.33%和3.57%,餐饮旅游、非银、地产、煤炭等行业表现相对较好,传媒、医药、钢铁、电力设备公用事业行业表现相对较差。
(2)流动性充裕利于指数上涨持续。
最近一周市场放量大涨,从指数点位来看,上证综指连续突破3000点以及2020年3127的高点,万得全A更是创下了16年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成交量来看,全部A股每日成交金额从之前的7000亿左右放大到了1.1万亿以上,明显有增量资金;从结构上来看,券商、保险、银行、周期等之前低估值的板块大幅修复估值,带动蓝筹指数全面上涨。目前市场的核心焦点是如何看后续行情的持续性以及风格的变化?
我们认为指数上涨的行情仍能持续,核心逻辑有两个,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股市微观流动性的充裕。
一方面是居民资产再配置的逻辑,2020年以来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收益率大幅下行,居民需要寻找潜在收益率较好的资产,而股市持续了一年的赚钱效应吸引居民资金不断入场,2020年已经新发行了7000多亿偏股型基金,下半年新发基金仍然是股市重要的新增资金。另一方面海外资金将持续增配A股,主要原因是美联储持续大幅扩表导致流动性泛滥流动性大量外溢到A股。
另一个因素是经济持续回升、资本市场改革等为股市的上涨提供了良好的宏观背景。2-4月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使得经济的前瞻指标社融增速持续回升,从年初的10.7%上升到12.5%,而且接下来一个季度社融增速有望继续升至13%左右。社融增速的回升显著推动了下游基建增速的回升和地产销售的超预期,市场对短周期经济回升预期较为一致。市场流动性从之前的超宽松过渡到目前的偏宽松状态,下半年货币政策仍然是偏宽松的。此外,科创板的开板标志着资本市场改革全面加速,近一年来再融资政策放松、新三板转板机制改革、创业板注册制、外资持股比例放松等政策,也有效的提升了市场活跃度。(后续需要观测的风险点主要在7月下旬政治局会议的表态、中印边境后续进展、中美关系等)
资金推动估值修复,中期依然看好成长。
历史上任何一次大的风格切换都是盈利周期推动的,而不是利率的短期变化。
例如2013-2015年之所以出现创业板的大牛市,是因为当时并购重组政策的放松叠加了4G周期,使得TMT板块内生增长和外延并购都大幅提高;而2016-2017年价值风格的回归,是因为2016年地产周期开始上行,经济开始触底回升,又恰逢当时推出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所以使得周期性行业盈利增速大幅回升,而TMT行业因为商誉减值问题盈利大幅下滑,所以才出现了风格的切换。
目前是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估值修复行情,持续时间和强度都弱于2014年下半年。我们认为目前行情不是大的风格切换行情(风格切换行情通常持续两年以上),而是在科技成长上行周期中,增量资金入市后推动的低估值顺周期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水涨则船高,类似于2014年下半年。
我们认为中期将仍然是科技成长方向,因为5G带动的科技上行周期目前只是走到了半程,5G网络刚开始部署,5G硬件还没大范围投入应用,更别提后续软件应用层面的创新,所以看未来一年科技成长仍然是景气度最明确的趋势。
(3)投资策略:科技成长仍是主线。
7月以来增量资金加速入市,市场已经从之前的存量资金博弈的结构性行情,切换到增量资金入市推动的全面行情,低估值顺周期板块估值修复是第一阶段,第二阶段行情的高潮应该是科技板块全面提估值并且泡沫化。
延续之前的配置思路,短期可阶段性参与低估值顺周期板块的估值修复行情,如券商、保险、地产(及后周期),以及建材、有色、化工等板块,但要优选供需结构较好的品种。中期继续把握好科技成长全年主线方向,新能源车、智能汽车、5G、消费电子等科技品种长周期景气趋势明确,优选盈利和估值相匹配的个股。
(以上数据来源于Bloomberg,银河证券)
(4)建议适当关注高弹性的优质投资工具,如券商ETF(512000)及券商ETF联接基金A/C(006098/007531),科技ETF(515000)及科技ETF联接基金A/C(007873/007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