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视窗
德国基金业:严谨与保守并存
《中证网》9月7日报,日本财务省7日发表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日本外汇储备达1.04234万亿美元,比前一个月增加196.83亿美元,连续两个月增加,并刷新了历史最高纪录。
《中证网》9月8日报,德国联邦统计局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德国7月份出口总额达到705亿欧元,环比增加2.3%,但仍比去年同期下降18.7%。
《中证网》9月9日报,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和墨尔本研究院9日共同发布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9月份全国消费者信心指数环比上升5.2%,升至119.3点,创2007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证网》9月10日报,英国抵押放贷机构哈利法克斯银行10日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今年8月英国房价比上个月上涨了0.8%。
《中证网》9月11日报,据欧盟统计局11日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欧盟27国今年第二季度经常项目逆差为551亿欧元,低于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水平。
德国以其缜密的思辨被誉为“哲学民族”。当哲学的思辨与共同基金结合时,成就了德国基金业的严谨和规范。
与英国、美国相比,德国的基金业起步较晚。1950年,德国出现了第一批封闭式基金,1959年,开放式不动产基金的诞生扩大了基金的投资范围,基金规模也随之大幅增加。20世纪60年代,债券基金的诞生迎合了德国投资人保守的投资观念,基金第一次开始获得社会的广泛认同。
行业发展伊始,骨子里渗透着严谨血液的德国人就开始着手立法。1957年,德国颁布的《投资公司法》与《外国投资公司法》,成为基金业的主要法律;1961年德国制定《银行法》。该法规定,银行可以从事各种金融业务,包括证券投资业务。法案授权建立了德国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BAFIN) ,基金管理公司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银行组织而接受BAFIN的监督。
这种由大银行控股的混业经营体系造就了银行在基金行业的垄断地位,德国的基金市场由几家大银行控制,集中化程度很高。德国的几大银行管理着90%以上的集合投资计划,同时拥有最大的基金销售网络,并通过自己的营业网点销售基金。
20世纪70年代,德国政府再次修改了《投资公司法》与《外国投资公司法》,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监管体系。法律规定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向投资者提供合同条款等销售文件,除每半年披露一次基金报告之外,还要求基金公司每天公布其运作基金的资产价格;基金管理公司必须将基金资产与公司自有资产进行严格的分离,一旦基金出现管理上的问题,基金托管人还必须代表基金持有者向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索赔;为保证基金资产的流动性及规避由于组合不当而产生投资风险,法律要求投资基金90%资产应为上市证券,对非挂牌证券投资最多不超过投资的10%,购买单一上市公司的股票或债券额不得超过基金资产的5%……
2004年,德国颁布了更为严格的《投资法》,取代《投资公司法》和《外国投资公司法》,进一步强化BAFIN的监管力度。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严格的监管体系使得德国基金行业保持稳健有序的发展。进入21世纪,几家全球知名金融集团爆出丑闻,德国依然保持了基金行业的平稳发展。即使在次贷危机中,德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也鲜有破产案例发生,这要归功于其自身体系的严格纪律性。
不过,尽管拥有最严谨的监管体系,但保守的德国人对基金依然是若即若离。目前,德国是国民财富和基金资产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多数投资者似乎更喜欢大额存单(CDs)及银行传统的储蓄工具。同时,德国没有类似美国401(k)或英国ISAs的税收优惠计划,因此,德国家庭持有基金比例相对较低。数据表明,2006年德国平均每10户家庭中只有3户购买投资基金,而美国每两户家庭中就有一户购买投资基金。
摘自:《第一财经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