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5日至02月09日 第677期

海外基金视窗

 

《和讯网》25日,苏丹中央银行决定再次贬值本国货币,将该国所有银行美元兑换苏丹镑的官方汇率调整为1美元兑换30苏丹镑。

《和讯网》26日,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承认欧元区经济强劲扩张,对通胀回升更有信心,但认为汇率波动可能有负面影响,QE不能算大功告成。

《和讯网》 27日,鲍威尔正式宣誓就职美联储主席,却迎来了美股乃至全球股市的巨震。不过海外分析师普遍认为,这并不足以改变美联储2018年的加息计划,因为美国经济继续顺利运转。

《和讯网》 28日,美国旧金山联邦储备银行总裁威廉姆斯(John Williams)表示,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FED)将维持其“稳步渐进”的升息计划,即使近期美国经济数据表现较一些人预期强劲,且劳动力市场紧俏。

《和讯网》29日,欧盟委员会8日宣布,对中国耐腐蚀钢产品作出反倾销调查终裁,决定在未来5年内对上述产品征收17.2%27.9%的反倾销税。

 

全球六大央行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各国货币政策正常化“在路上"

 

28日,英国央行公布利率决议,维持基准利率0.5%不变。借此机会,记者对全球主要央行近日作出的利率决议进行梳理:加拿大央行117日公布利率决议,上调基准利率25个基点;日本央行123日公布利率决议,维持1月政策利率-0.1%不变;欧洲央行125日公布利率决议,维持三大利率不变;美联储议息会议21日召开,公布利率决议,维持1.25%1.5%利率区间不变;澳洲联储26日公布利率决议,维持1.5%利率不变;新西兰联储28日公布利率决议,维持利率1.75%不变。目前为止,全球七大央行除加拿大外,其他基本维持利率不变。

 

各国央行对加息持谨慎态度

 

谈及全球主要央行基本维持利率不变的原因,中信银行(601998,股吧)(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廖群认为,这是各国货币正常化趋势的体现,“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各国货币极度宽松,利率接近于零,日本甚至产生了负利率。这种情况是不能长期持续的,如果长期维持,那么当下一次危机来临时,就无法通过减息来调控经济。所以,现在各国都要实现货币正常化。”

 

廖群表示,“美国率先停止QE(量化宽松),进行加息。加拿大的情况跟美国相似,也加快了加息步伐。欧洲方面,QE的规模已经减少,但还没完全退出QE,预计今年可能会退出,考虑加息。日本应该会紧随其后。英国、新西兰宣布维持基准利率不变,都是因为还没完全到加息的时候,目前还处在货币正常化的开始阶段。此外,美国加息后,新兴市场国家也在跟随,都考虑货币收紧。但何时加息、加多少,仍要根据经济增长的步伐来操作。此次全球经济复苏过程较长,因此加息的节奏较慢。任何国家都不会把刚刚复苏的势头遏制住,此时若遏制一下,经济复苏就会延迟。”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专员刘健表示,各国央行加息的信号作用非常明显,因为它代表货币政策转向。另外,各国央行都认为经济复苏趋势已较为明确,所以对加息都持谨慎态度,“各国央行对经济的判断和市场预期不太一样,市场预期可能会超前,但各国央行的态度更加谨慎,比如市场预期美国2014年加息,但直到2015年底才真正首次加息,2016年底第二次加息,加息步伐和节奏都非常缓慢,且远低于市场预期。”

 

全球货币收紧态势将持续

 

刘健表示,整体来看,2018年全球货币收紧的态势将会持续,但可能低于市场预期。不过,全球货币政策整体收紧会对市场产生一定影响,“首先可能对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产生影响,这对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其次,全球货币政策整体收紧后,可能会导致金融市场利率中枢抬升,进一步导致新兴市场国家的融资成本整体上涨以及债务负担加重。”

 

此外,刘健还指出,从货币政策收紧的周期来看,尤其美国的货币政策收紧,往往会对全球其他经济体带来一些外溢效应,“比如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更早的拉美债务危机等,都与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美联储之前的宽松政策导致资本大量流入新兴市场,收紧之后资本回流美国,从而导致新兴市场产生大量危机。”

 

摘自:“和讯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