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29日至02月02日 第676期

海外基金视窗

 

《和讯网》129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警告说,唐纳德·特朗普大规模减税威胁全球经济稳定。

《和讯网》130日,针对欧盟拟出台的中间母公司(IPU)监管新规,人民银行、银监会向欧洲议会、欧盟理事会及欧盟委员会递交了联合意见书,希望欧盟当局重新考虑其关于在欧总资产超过一定标准的非欧盟金融集团在欧盟设立中间母公司的相关要求。

《和讯网》 13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英国首相特雷莎·梅举行中英总理年度会晤。李克强表示,中英关系多年来一直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2015年,习近平主席成功访英,两国宣布构建面向21世纪全球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新形势下,双方要把握机遇,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中英之间的“黄金关系”在新的历史方位上加速前行。

《和讯网》 21日,针对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表国情咨文演讲时将中国列为美国的贸易竞争对手,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今天做出回应,他表示,在贸易领域,中方更倾向于把美方视作“伙伴”,希望美方摒弃冷战思维,不要把经贸问题政治化。

《和讯网》22日,2017年国民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中国的发展不仅让中国人民受益,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在提升。根据测算,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30%以上。

 

美联储政策风向料趋强硬

 

美联储131日货币政策例会后的声明表示维持利率不变,这一表态符合市场预期,但美联储此次对于今年通胀形势的表态却在市场普遍预期之外。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大目标一直是控制通胀和促进充分就业。在就业市场表现强劲的背景下,通胀已成为决定美联储加息节奏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外,美联储决策层今年将进行大幅度“换血”,“鹰派”人士比重有望增加。上述因素预示着,美联储政策风向可能渐趋强硬。

 

通胀措辞生变

 

美联储最新声明对通胀形势表态称,通胀预期将在今年回升,并在中期内实现2%的目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正在密切关注通胀动向。而在去年12月的声明中,美联储则判断通胀率将持续低于2%

 

受此影响,CME联邦基金期货最新数据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三月加息的概率已由75%升至78%。自201512月启动本轮加息周期以来,美联储已加息五次,并开启了缩减资产负债表计划。美联储去年12月公布的季度经济预测显示,美联储决策者预计今年将加息三次。

 

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两大目标中,促进充分就业早已毋庸置疑。美就业市场近年复苏相当稳固,美联储高层曾多次强调,美国目前的就业水平接近10年来最高,早已接近充分就业,超过了美联储设定的目标。但在控制通胀目标上,美联储却一直步履维艰。经历了多年时间,美国核心通胀率仍持续远低于美联储2%的中期通胀目标,被外界称为“令人费解的低通胀迷局”。

 

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决策层中的“鸽派”对持续的低通胀感到担忧,因而对退出超宽松货币政策态度有所保留;“鹰派”看重的则是积极的就业数据,这意味着更高的通胀率,从而希望货币政策更加积极。此次美联储对于通胀前景的判断令人意外,显示其内部针对通胀的分歧或已达成共识。

 

“鹰派”比重将增加

 

值得注意的是,美联储目前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处于“缺员”状态,今年的人事变动程度堪称1936年以来之最,也将极大影响美联储的政策选择。

 

理论上,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由七名美联储理事、纽约联储主席以及四名地方联储主席组成。十一名地方联储主席将轮换获得该委员会的四份投票权。目前,美联储理事只有四名在岗,现任美联储主席(同时任理事)耶伦2月初离任时,选择同时卸任理事,导致美联储理事将只有三名。虽然美联储经常出现理事不足七人的情况,但从未出现只有三名在岗的局面。另外,被认为是美联储“第三号人物”的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也将于今年年中离任,更使得美联储决策层的人事动荡局面加剧。

 

杜德利以外的现有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中,候任主席鲍威尔与理事布雷纳德属于“鸽派”、理事夸尔斯与两位地方联储主席属于“中立派”、另两位地方联储主席则属于“鹰派”。

 

去年年底,美国总统特朗普已经提名货币经济学家古德弗兰德担任美联储理事,他本人主张采取更严格的规则来管理货币政策,被外界认为是“有选择的”鹰派人物。如果他顺利进入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美联储决策层的“鹰派”势力将得以增强。大幅“换血”后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是否可以延续“耶伦时代”的温和稳健的政策风格,势必被外界打上问号。

 

摘自:“和讯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