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视窗
《和讯网》10月23日,据美国商业内幕网站(business insider)消息,在看似稳定的美国经济之下,隐藏着一个可怕的小数据,那就是美国消费者债务已经远远超过了当年大衰退前夕的水平。
《和讯网》10月24日,路透报道,中国海关总署周二公布的数据显示,9月俄罗斯连续第七个月力压沙特,保持中国最大石油供应国的地位,出口量达到154.5万桶/日的纪录高位。
《和讯网》10月25日,新西兰最低时薪标准将在4年内提升至20纽币,受到低薪一族热烈欢迎。
《和讯网》10月26日,一项研究报告显示,就在全球主要央行准备结束超低息信贷政策之际,全球债务规模激增至创纪录的226万亿(兆)美元,相当于全球年度经济产出的三倍多。
《和讯网》10月27日,加泰罗尼亚地方议会宣布自西班牙独立;西班牙IBEX指数跌1.5%;欧元/美元跌幅扩大至0.5%,报1.1594,维持在三个月低位附近。
欧美央行“大换血”在即 全球货币政策易紧难松
2018年春季,美联储主席耶伦、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任期将结束;欧洲央行副行长康斯坦西奥的任期也将于同年5月结束。目前来看,除了黑田东彦连任概率较高外,其他继任者们仍悬而未决。
美联储:鲍威尔和泰勒共同执掌?
毫无疑问,作为全球货币政策的重要“风向标”,美联储“掌门人”的换届,将成为影响未来一段时期全球货币政策的关键事件。目前来看,美联储下任主席的热门候选人主要包括美联储理事鲍威尔和斯坦福大学经济学家泰勒,而现任主席耶伦连任的可能性相对有限。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曾表示“会考虑再次提名耶伦连任美联储主席”——这也是市场最乐于见到的结果。不过,耶伦一贯捍卫核心监管法规的态度,特别是在今年全球央行年会上近乎“离职演说”的开幕致辞,都显示由她“掌门”的美联储,将成为特朗普实现“彻底去监管理念”的重要阻力。
根据美国独立投行咨询公司Evercore ISI 的调查,目前市场认为耶伦连任的几率不足20%,远远落后于“领跑候选人”鲍威尔。而据美国媒体报道,特朗普亦倾向于提名鲍威尔担任美联储主席。此外,美国财长努钦也看好鲍威尔。
从政策立场看,鲍威尔在货币政策上与耶伦保持相对一致,即在经济和通胀符合预期的情况下,支持温和加息。若其当选下届美联储主席,将有助于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同时,鲍威尔对于监管的态度较耶伦更为激进,曾建议放宽“多德-弗兰克法案”的部分管制措施,并讨论修改限制银行自营交易的“沃尔克法则”。
不过,鲍威尔并非唯一候选人,泰勒被特朗普提名下任美联储主席的可能性也不小,不仅美国副总统彭斯倾向于由泰勒来领导美联储,特朗普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也称,可能选择泰勒和鲍威尔进入美联储领导层。
作为最“鹰派”的获选人,如果泰勒最终执掌美联储,意味着市场可能会迎来一个与“耶伦时代”完全不同的美联储,加息进程可能变得更加迅速而激进——毕竟根据“泰勒规则”,当前的联邦基金利率应当已经被上调至3.75%。
欧洲央行:这次轮到德国了?
相对于近在眼前美联储换届,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任期将持续至2019年10月31日,目前来讨论继任者似乎为时尚早。不过,欧洲央行副行长将于2018年5月走马换将,而未来数月内,欧盟内部官员也将迎来重大变化,其中包括有能力影响“谁成为欧洲央行"掌门人"”的两大关键职位——欧元集团主席和欧元工作小组组长。
目前来看,无论是欧元集团主席和欧元工作小组组长,还是欧洲央行副行长,均有可能来自欧元区的小国,以制衡欧洲央行行长——一个可能来自德国的行长。
自1998年6月1日在德国法兰克福成立以来,欧洲央行行长始终与德国无缘。虽然作为欧洲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并不需要通过“欧洲央行行长”来进一步巩固领导位置,但在欧洲央行乃至整个欧洲愈发割裂的当下,德国人也开始“觊觎”欧洲央行行长的宝座。
事实上,早在5月就有德国媒体报道称,德国总理默克尔和德国财长朔伊布勒希望,德国央行行长魏德曼能在德拉吉任满后担任欧洲央行行长。而魏德曼此前也表示,如果被任命,愿意接受这一任职。随着默克尔开启“总理4.0时代”,基本保证了德国政局的稳定,为魏德曼2019年底结束德国央行行长任期后,接棒德拉吉进一步奠定基础。业内人士指出,魏德曼素有“鹰派之王”的称号,若其出任欧洲央行行长,欧洲央行退出量化宽松的步伐可能加速。
摘自:“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