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金视窗
《和讯网》11月15日,据日本共同网报道 2021年三季度(7~9月)国内生产总值(GDP、季节调整值)初值显示,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的实际GDP比上季度减少0.8%,换算成年率为减少3.0%,这是一季度后再次出现负增长。
《和讯网》11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正式签署基础设施建设法案,规模达到1.2万亿美元。拜登表示,该法案的实施将“让美国再次前进”。
《和讯网》11月17日,美财政部长耶伦将债务上限违约期限延长至12月15 日。
《和讯网》11月18日,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于日前在日本访问时表示,美国将不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而是“寻求建立一个超越它的经济框架”。
《和讯网》11月19日,随着疫情卷土重来、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以及天然气供应问题恶化,市场对欧元的担忧日益加剧。外汇交易员预测,欧元将陷入寒冬。
世贸报告:全球货物贸易再度趋冷
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全球货物贸易在新冠疫情后曾迎来一波急剧反弹,但如今却再度趋冷。世贸组织的全球货物贸易晴雨表基线读数为100,该读数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一度暴跌,去年8月时跌至84.5,创下2007年以来的最低纪录,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时的最低点持平。随着疫情缓和及全球经济的恢复,今年8月该读数一度创下110.4的历史最高纪录,但到11月又回落至低于基线水平的99.5。
路透社16日报道称,世贸组织货物贸易晴雨表通过采集货物贸易统计数据,就当前世界货物贸易的发展趋势和拐点提供早期信号,每季度更新一次。如晴雨表读数高于100,说明全球货物贸易增长高于预期,低于100则说明低于预期。
世贸组织认为,全球货物贸易再度趋冷有两大原因,一是供应链波动干扰,二是货物需求下滑。从供应链问题来看,一方面是物流运输的问题,特别是今年上半年全球进口需求激增,导致全球许多港口出现拥堵;另一方面则是生产供应发生中断的问题,这在汽车、半导体等产业表现得尤为突出。
报道称,近期全球多个主要贸易国出口订单数量出现下滑,说明全球货物需求在下降。不过世贸组织指出,尽管需求下滑有助于缓解港口拥堵的问题,但此前延误积压的货物太多,全球集装箱吞吐量仍然接近或保持在历史高位。世贸组织还认为,当前全球贸易仍面临下行风险和地区贸易不平衡问题,同时全球服务贸易持续表现羸弱。
摘自: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