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同业动态
上半年112只基金清盘,高位成立基金成清盘“重灾区”
2024年上半年,超百只“迷你基”清盘谢幕。
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6月30日,年内共112只基金清盘(含券商资管在内,以到期日计,下同)。
清盘基金中,有11只是2023年以后成立的次新基,有21只为未通过“三年大考”的发起式基金,它们多数是因为业绩持续下滑导致规模流失而清盘。不过,受制于行业低迷,其中也不乏业绩稳健但规模无法达标的“迷你基”。
112只清盘,主动权益基金过半
上半年112只清盘基金中,股票基金30只,债基10只,混基63只,FOF9只。
与往年同期相比,上半年清盘基金数量较2023年同期的135只同比下降近两成,但超过2022年同期的93只。
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FOF清盘数量翻了一番,其中有4只养老FOF清盘;混基较去年同期增加1只,在清盘基金中的占比同比提升10%;股基和债基清盘数量有所下降,债基清盘数从去年同期的23只下降为10只。
权益基金是清盘“重灾区”。同花顺iFinD显示,上半年清盘的权益基金有93只,占比达到83%,比去年同期高出8%,其中主动权益基金达到61只。
从清盘原因来看,有78只系因触发合同终止条款清盘,32只经持有人大会表决通过主动清盘,还有2只因基金转型而清盘。
规模持续缩水的情况下,不少基金选择主动清盘。
高位成立基金成清盘“重灾区”
业绩不佳导致规模流失,是绝大部分基金清盘的原因。银柿财经注意到,上半年清盘基金中寿命不足5年的有74只,占比接近七成。
其中,在2021年前后(以前后各推半年,共两年时间内计)高位成立的基金达到49只,多数随着业绩一路下滑,规模持续流失。
另外,2023年以后成立的次新基有11只,有的从成立至清盘甚至不足半年。
发起式基金难扛“三年大考”
在行业低迷期,机构倾向于用发行发起式基金来“保发行”,但如果业绩不佳,发起式基金极有可能扛不过“三年大考”。今年上半年清盘基金中,有25只发起式基金,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其中2021年上半年成立的达到21只,清盘原因都是三年期满时规模未达到2亿元。
从业绩来看,这批发起式基金超九成亏损。
iFinD数据显示,今年下半年还有200余只发起式基金成立即将满三年,但截至7月2日,份额合并后规模达到2亿元的不足一半。
中小机构清盘频现
清盘基金名单中还出现了不少中小型公募和券商资管的身影。这些中小公募旗下的“迷你基”中,也有少数业绩稳健,但因规模难以达标而无奈清盘。
摘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