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同业动态
51家基金联手蚂蚁基金升级“金服务”体系,年内17只产品被调出“金选”,或因风格漂移、规模过快增长
今年的震荡行情为投资带来挑战,行业持续热议如何提升投资者获得感。
继“蚂蚁理财金选”透明化改版后,9月28日,51家基金公司联合蚂蚁基金升级金选“金服务”体系,在投资者持有主动型基金的过程中,提供每年对基金经理的千次调研报告和每只基金的百次解读服务,更及时分析基金变化。
同时,蚂蚁基金也升级了聚焦被动型基金的版块,透明呈现不同指数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选品方法,并提供配置、定投等投资策略。
“基金正加速从销售型产品转向体验型产品。建设透明化、买方化的服务体系,也是蚂蚁基金今年的重要目标。”蚂蚁基金总经理林思思表示,在持续完善主动与被动基金板块服务背后,蚂蚁基金希望通过“产品化投教”的服务探索,帮助投资者从关注基金的短期表现与交易,到更关注基金的长期配置价值,提升投资获得感。
另据蚂蚁财富事业群投研总监王静进介绍,今年前三个季度,新增入选的金选基金有28只,调出了17只,调出占比不到10%,原因大部分是基金经理变更,或者是规模快速增长带来超额不稳定,亦或者是在市场冲击的情况下一些基金出现了风格漂移。
年内17只产品被调出“金选”
蚂蚁基金介绍,“金选金服务”融合了金选团队深度调研及基金公司专业陪伴的能力。此前,基于每年上千次的基金深度调研,“金选”会对基金进行动态追踪和解读,为用户提供调入调出分析、追踪调研解读、月度回顾及展望等全流程的服务。截至9月底,今年金选团队累计发起基金经理调研776人次。5月金选升级以来,共发出80份服务报告。
此次升级后,基金公司还将为持有人提供基金异动解读、月度解读、持有人信等百次解读报告,在不同节点通过平台的理财直播、支小宝等进行陪伴,及时解读基金、丰富服务形式,帮助持有人更长期拿得住。
根据蚂蚁财富事业群投研总监王静进复盘,今年前三个季度,新增入选的金选基金有28只,调出了17只,调出占比不到10%,原因大部分是基金经理变更,或者是规模快速增长带来超额不稳定,亦或者是在市场冲击的情况下一些基金出现了风格漂移。出于审慎的态度,蚂蚁基金暂时调出了这部分基金。
“用户获得感一直是蚂蚁基金的OKR,也是我们做很多业务决策最主要的价值判断。”蚂蚁基金总经理林思思说道,金选2.0的服务升级,背后核心理念是风格清晰稳定不漂移基础之上的主动管理,而风格稳定是用户能够看懂,敢配置、敢长期持有的首要基础,这也是蚂蚁帮助投资者去认知主动基金合理的参与方式的视角。
“我们希望通过过程当中的透明化、白盒化的一系列服务,帮助投资者通过风格追踪,去降低这些主动管理的好的产品的认知成本和参与的成本。”林思思坦言。
指数基金服务探索加速:倡导长期配置价值
市场持续波动,除了关注主动基金持有人的服务,被动基金的持有现状也受到行业关注。指数基金因为透明稳定等特点,当下更受投资者青睐。
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国内指数基金规模约2.2万亿元(不含指数联接基金),较去年底增长近8%,超过同期公募基金整体增速。
事实上,我国指数基金发展非常迅速。2002年,我国成立首只场外指数基金,2004年成立首只单市场ETF,2009年成立首只跨市场ETF。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指数基金数量已超过1600只,持有人2.18亿,其中ETF持有者为2054万户。
王静进指出,指数基金满足了配置、选品、交易的需求,随着指数基金的认知度不断提高,投资者会借道基金参与市场,加上养老金等制度不断完善,机构化的程度一定不断提升;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转型,指数的成分和编制在不断的优化,新经济的代表在指数中的权重在提升;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超额收益被beta化后,未来指数基金投资价值会越来越凸显。
为帮助投资者更全面认识指数基金、持续引导理性行为,蚂蚁基金对指数基金服务进行了改版。相较以往仅提供部分选基工具,改版后透明呈现不同指数基金类别与选品方法,清晰展示宽基、行业等指数的风险收益特点,配备估值、盈利能力等多维筛选的创新工具,辅助投资者筛选。同时,还提供“核心+卫星”配置、估值定投等策略,科普长期投资方法。
作为以长期视角和配置视角下的财富管理平台,王静进称,蚂蚁基金会坚持买方思维、关注风格稳定、立足长期。在指数基金层面,她认为可以从引导关注配置价值、提供专业投资方法、寻求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更合理的指数编制方案等方面进行努力。
具体到蚂蚁基金,则会关注A股整体以及符合中国经济转型的泛行业的长期配置价值,重点考量匹配度、分散度、认可度这三个维度,进而筛选出代表性指数的名单,并定期更新名单,同时也会与行业不断共建优化的维度,让它更科学、更合理、更符合投资者的获得感。
摘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