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同业动态
Z世代:基金伤我千百遍,我待基金如初恋
最近,有央媒报道了Z世代理财的最新观察。数据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如今的理财收益并不符合预期,其中赚钱的仅33%;如果按照本金投入划分人群,约88%的年轻人投入理财的资金少于1万元,而这些人中70%左右都是亏钱的;就算是理财金额高于1万元的,盈利的也仅刚刚超过50%。如果要问他们到底在买什么,为什么大部分人都亏钱,最后都指向了一个地方:基金。
从各方数据来看,Z世代参与投资理财的比例,已经全面超过了80后,而基金则成为了他们最为关注的理财产品:Z世代对基金的关注程度是对A股关注程度的一倍,且远远高于所有理财产品。所以“年轻人的爱好是养基”这种说法并非空穴来风。
和很多人想象的不一样,Z世代对理财的重视程度非常高。从最近的一项报告中能看出,在一线城市接触理财的年轻人中,超4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拿出收入的10-30%进行投资理财,超20%的受访者愿意拿出收入的50%用于理财投资,还有超6%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拿出收入的70%投资股票和基金等品种。这些年轻人在投资理财上所投入的资金比例有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这背后的原因可能非常简单:做梦都在一夜暴富。Z世代的年轻人对于投资理财的回报期望也远比其他世代来得高。DT财经在2021年曾经做过调查,其中95后在高比例收益期望的人数占比上要远比其他世代的更高。
不过,Z世代为什么会那么执着于投资基金呢?我想,可以从他们生活中的其他方面入手,这样或许能探知为什么Z世代对基金如此一往情深。
不拘一格Z世代
DT财经的调查中有一项数据非常关键,各个年龄段的投资者在获取投资理财信息的渠道上是有非常大的区别的。大家普遍都会从蚂蚁财富、理财通等平台上获取投资信息,除此之外,95后会通过各种财经媒体以及社交媒体获取投资信息;而80后、85后、90后则会或多或少受到比如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的影响。
因此Z世代在投资领域得到的信息非常散点化,指导他们的投资方针也是不拘一格的。不像专业机构给出的观点那般集中,Z世代对于投资常常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想法。
新周刊曾经报道称,“IP、国潮和娱乐向”分别代表了Z世代在消费上的三大偏好。如果落地到具体领域,电竞、二次元、模玩手办、国风尤其受Z世代青睐。颜值审美、圈层文化等方面都是属于千人千面的,而这些恰恰是Z世代们最为看重的。因此,比起购买到某件商品这一结果,Z世代更注重消费的体验是否独特。这种消费理念也造就了Z世代在投资基金时的多元风格。
Z世代的年轻人所关注的基金类型也有很大差别。有人做过线下随机调查,发现大多数年轻的投资者会依据自己对未来的看法进行投资:有的坚信医疗是值得投资的,哪怕跌得再多;有的受访者认为,芯片是核心科技,投资芯片势在必行;也有的认为IP才是创造财富的终极密码,自己买自己喜欢的IP,但同时也可以买拥有这些IP的企业。
而这些投资观念都是从自己平时的消费习惯、生活习惯出发的,并不会轻易改变,因此Z世代的投资者会持续看好这些行业。最为直观的一个逻辑就是:我持续为之消费,而且我看到很多同龄人为之消费,凭什么这个领域不值得投资?
网上有说法认为Z世代最尊崇的是消费主义。但是如果从投资基金这方面来看,他们每个人都是“守财奴”。据DT财经的数据,本科生投资理财的本金,绝大多数是从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本金则大部分来自于实习兼职。虽然很多Z世代的投资资金来源是父母,但是从数量上来看,大部分年轻人的投资金额仅1万以内,他们大多只能算是基金界的“小散”,不过这些钱对Z世代而言则是省吃俭用出来的。
中国新闻周刊则试着解释这种现象,认为Z世代的世界里有一杆秤,常常会在省钱和体验之间反复纠结,因此一个平时节俭惯了的人可能会突然冲动一把,而素来大手大脚的月光族也难免开始攒钱。
所以,消费or投资,成为了Z世代最为看重的两极。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基金圈的改变。有一些现象在过去未曾出现,但是如今却非常常见。
比如这段时间出现了明星基金经理后援会这样属于年轻群体意识形态下的产物。很难说这样的行为是好的还是坏的。有可能,这些来自粉丝的噪音会改变基金经理原先合理的投资风格;也有可能,在熊市中,基金经理能够在声援下坚持自己的操作,创造逆流而上的成绩。然而总体而言,这种为明星基金经理应援的情况确实是近几年才出现的。
除此之外,基金举办的各种线上直播活动也层出不穷,这种趋势在近两年内发展迅速。一方面,由于疫情存在,很多活动被迫改到线上;另一方面,Z世代非常容易接受这种线上直播的方式。基金公司开通线上直播,不仅满足了业务顺利开展的需求,也吸引到习惯于线上直播购物的Z世代们前来观看。
基金直播让用户和基金公司面对面,直观、可靠、互动性高。基金公司获得了更好的曝光量,用户则可以通过弹幕进行交流,也能坚定自己的投资方向。
因此从直播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基金公司为Z世代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的投资途径,不如说Z世代改变了基金公司的获客模式。
尾声
Wind数据显示,2021年公募基金的平均收益率只有5%左右;据新浪财经报道,2022上半年,百亿级公募基金经理仅两人实现正收益,整体平均收益率为-11.1%;中研普华研究院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10.87%,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收益率为-8.21%。2019年,1995年出生的年轻人刚满24岁,火热的基金行情吸引他们入场,而他们刚进入市场瞬间就遭遇了“毒打”。许多Z世代的投资者表示自己不愿承担损失。但是,风险往往和收益成正比,投资基金会产生一定波动这是难免的。
不过,Z世代大多心口不一。他们往往嘴上责怪着账户上仍然绿着的基金,但事实上却从来没有放弃对这些基金进行定投、补仓。他们虽然佛系,但是从不放弃。我相信,Z世代永不放弃的精神也终将会传递到基金市场上。
基金市场规模正在不断成长,产品数量也在不断增长。基金市场正在快速成长,正如Z世代一样。
摘自: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