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日至3月5日 第315期

中国经济观察

 

中国银监会首席咨询顾问和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沈联涛

 

汇率“爵士乐”

 

我和妻子都喜欢音乐,不久前我们换了一个扩音器,那些好久没听的音乐光盘重新发出了美妙旋律。聆听着爵士乐萨克斯管演奏家科尔曼霍金斯的独奏“Don Blame Me”,感受他在音乐中释放的激情,我仿佛回到30年前热情洋溢的夜晚。

  

爵士乐是美国音乐的精粹,它起源于非洲民间音乐,融合了欧洲的古典风格。其最大魅力在于它非常自由,不受各种音乐规则约束。

  

爵士乐领奏多以一个简单主题开始,不断创作完善,直到形成复杂的赋格曲,最后会有不同的乐手和乐器围绕相同主题进行演奏,就像大海中的波浪,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它可以是美妙的和声,也可能是混乱的杂音,非常个人化。汇率和爵士乐有什么关系呢?

  

很多古典经济学家认为,汇率就像古典音乐,必须能用一个理论进行解释。在过去20年,几乎所有国家面临汇率危机时,“华盛顿共识”提出的解决方案是,要么坚持固定汇率,要么采取浮动汇率机制,而且是不控制浮动的汇率。现实中,绝大多数国家采用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因为采用固定汇率成本太高。

  

香港通过货币局制度,把港币和美元的汇率固定在7.81的水平上。我从香港的联系汇率制度中领悟到,汇率实际上是货币当局的规定。

  

固定汇率意味着,整个经济必须根据汇率进行调整。你必须减少财政赤字,以防投机商冲击汇率。你要防止出口商说服政府贬值货币,以提高出口的竞争力。你要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否则会在国际市场中被淘汰。

  

针对固定汇率的批评一直很多。首先,你不能制定独立的货币政策,而必须跟随绑定的储备货币国家的货币政策。第二,固定汇率制会引来投机,尤其当这个国家的财政赤字或经常账户赤字很大时。索罗斯和其他对冲基金就投机了一些国家的汇率,因为这些国家的政策与汇率背道而驰。第三,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竞争者会认为,固定汇率给中国创造了低价竞争优势。

  

采用浮动汇率制也有缺点。如果是小国,如新西兰,可能无法控制汇率。越试图提高利率控制通胀,越多热钱就会流入,导致货币升值,出口受到影响。

  

浮动汇率为对冲基金和货币投机者提供了息差交易机会,比如通过澳元和新西兰元等。而散户投机者,如众所周知的日本家庭主妇渡边太太(Mrs Watanabe),则可能在息差交易逆转时被套住。

  

英国央行行长默文金最近承认,在全球化时代,货币政策失去了原有的效果。大量资本流入和流出,使任何货币政策效果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央行家认为,货币政策或利率不是治理泡沫的有效工具。

  

汇率其实是资产的价格,因为持有外汇就像持有股票、债券和房地产。你可以买进或卖出外汇,以使资产价值最大化。现在的投资是全球化的,但是根据默文金的言论推断,投资成本却是本地化的。在资本自由流通中,所有人都希望资产价格上升,本国人也希望汇率升高,所以资产泡沫已成为常态。

  

不幸的是,当资产泡沫破灭时,基本上是本国人承担损失,因为当局必须处理破产银行的不良资产、挽救衰退的市场、降低失业率和应对通货紧缩。所以目前出现这种状况:每个人都责怪央行、监管者或政府允许泡沫发生,但是在泡沫不断扩大的时候却没有人想制止价格上涨。

  

汇率的根本问题在于,我们没有汇率定价标准。黄金不是好的储备货币,因为它供应有限,囤积黄金可能导致高度通缩。这是20世纪30年代的教训。

  

把美元作为储备货币,解决了货币基数不断增长的问题,它可以满足全球流动性的需求,但是当美国的货币政策过于宽松、利率很低时,全世界就陷入金融工程推动的高杠杆陷阱。

  

“巴拉萨-萨缪尔森(Balassa-Samuelson)效应”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速超过货币储备国,其实际汇率应该不断上升。换言之,其通货膨胀应该比美国高,不论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还是资产价格。

  

这正是我们在新兴市场看到的。它们有廉价劳动力和过剩生产能力,消费者物价指数没有上涨很多,但毫无疑问,房地产价格比收入上涨速度要快。

  

所以,我们正在面对自己创造的音乐。我们是否能够演奏自己的爵士乐——解决目前困境?下一篇文章再讨论。

 

 

 

摘自:《财经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