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
美国信贷市场正常化的条件
信贷市场波动通常滞后于美国经济基本面的变化,未来信贷市场的正常化是对经济企稳的确认。目前,美国信贷市场仍有下行的风险,回稳尚有待经济活动回升、信用风险释放和银行惜贷行为缓解等配合,最早可能出现在明年
最近的数据显示,美国经济已呈现一些稳定的迹象。美国房地产市场主要指标走稳,一季度住房销售均价较上一季度上升了3.1%;主要市场利差持续缩小,BBB级公司债与10年期政府债收益率之差从去年12月的6%左右稳定缩小至5月的4.77%,显示市场避险情形有所缓解;美国股市触底反弹,5月标准普尔500指数从今年2月的底谷回升了25%左右。
相比之下,美国信贷市场受危机的影响有一定的滞后效应。从综合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或衰退通常领先于信贷增速的升降,经济下调的幅度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上个世纪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这或许意味着信贷增长还有下探的可能(图一)。今年5月,美国商业银行信贷(包括贷款与租赁)同比增长仅为2.6%,仅比3月2.2%的增长略高0.4个百分点,其中工商贷款和消费信贷同比增幅分别为0.3%和6.3%,均创危机以来新低;房地产贷款略有企稳,同期增速从4.8%上升至6.6%。
同时,美国商业银行贷款违约率仍在升高,还没有见顶的征兆。5月,美国房地产贷款违约率达到了7.1%,是1991年以来新高。消费信贷违约率更创1987年有统计数字以来的最高纪录,达到了4.7%。工商贷款的违约率相对较低,为3.1%,仍低于2000年前后科技股和网络股泡沫破灭后的水平。
此外,消费信贷特别是信用卡的撇帐率(charge-off rate)均为1985年有统计数字以来的新高,5月分别达到了4.8%和7.5%。市场一直担心的消费信贷市场危机还没有爆发,但风险依然存在。
美国的金融体制以直接融资为主,银行信贷占企业外部融资的比重在15%-20%左右,特别是危机前几年资产证券化的蓬勃发展,进一步提升了直接融资的比重。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国资本市场(特别是股市和债市)的稳定对美国经济稳定是决定性的,信贷市场的稳定是对经济稳定和复苏的确认。只是在这次八十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中,“去杠杆化”之后的市场将加大对间接融资的依赖,使得信贷市场的确认愈显重要。
美国信贷市场目前仍处于振荡与调整之中,其正常化需要时日。受“去杠杆化”影响,美国居民储蓄率已从危机前的几乎为零上升到了目前的5%以上,这一趋势持续将抑制未来消费信贷增长,并且使得过去的经验不能完全说明未来的趋势;不同的是,美国生产者的杠杆率相对较低,受危机冲击的影响较小,率先正常化的可能性较大。
美国信贷市场的正常化意味着商业银行信贷进入一个正常增长时期,可以将市场和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通过工商贷款、房地产贷款和消费信贷的方式注入实体经济,而这取决于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信用市场风险的释放和商业银行“惜贷”行为的缓解等因素的配合。
实体经济的活跃程度总体较弱,见底的迹象还不明显。工业设备使用率是反映美国实体经济活跃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国内需求放缓的影响,今年5月设备使用率跌至68.3%的危机之后新低,而从2005年到2008年初,这一水平一直维持在80%以上。这表明,美国普遍存在着产能过剩的压力,在消费需求改善之前,新的产能投资将会收到抑制。
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另外一个指标是贷款需求。根据美联储对资深贷款官员的季度调查,平均来看,4月调查中有大约60%的美国国内银行指出,工商信贷的需求在调查之前的三个月中进一步萎缩,与1月的调查持平。而去年10月的调查中,这一比例只有16%左右。过去的最高水平是70%,发生在科技股泡沫破灭之后的2001年10月的调查中。报告商业地产贷款需求萎缩的银行占了三分之二,为1995年有该项调查以来的最高纪录。例外的是,住房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的需求近期有一定的改善。
信贷市场的信用风险仍然居高不下,制约贷款增长。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工商贷款违约率高,贷款增长就慢(图二)。这一关系在房地产贷款和消费信贷中也有类似的体现,只是程度不如工商贷款明显。工商贷款和消费信贷同比增速5月再创危机以来新低,与信贷市场信用风险积聚有很大的关系,在贷款违约率企稳之前,贷款增长失速的状况难以改变。
相对于经济活跃程度和信用风险恶化的趋势还没有明显的改变,美国商业银行的“惜贷”行为有松动的迹象。美联储有关资深贷款官员的调查显示,继续收紧贷款标准的商业银行比例在去年最后一个季度达到峰值后,今年1月和4月的调查都有明显下降。以工商信贷未来,4月调查中表示在过去三个月中进一步收紧信贷标准的大中型银行的比例从去年10月调查时的83.6%连续下降至1月的64.2%和4月的39.6%,显示商业银行信贷政策趋于缓和。
美国商业银行贷款增长与其贷款意愿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三)。从过去的经验来看,每当报告收紧工商贷款标准的银行越多,之后工商贷款同比增速就放慢,今年1月和4月银行“惜贷”行为的松动或显示未来工商信贷增速放慢的势头会逐渐减弱并有反弹的可能,但时滞很可能长达1年左右。图三同时也显示,银行报告的贷款需求上升或下降也是未来信贷增长的一个领先指标。类似的效果在房地产贷款和消费信贷方面同样存在。
决定商业银行信贷政策变化的因素还有很多,包括失业率、流动性和通胀等。从失业率来看,过去十年来,当收紧信贷标准的银行数量上升的时候,贷款需求下降,失业率上升(图四)。一个可能是,当商业银行预见到未来经济放慢或失业率上升的时候,银行开始收紧信贷标准。现在市场一般预期美国的失业率很可能在现有水平上继续上升,今年下半年或明年超过10%的可能性很大。如果属实,目前商业银行“惜贷”的松动很可能是暂时的。
就反映流动性充裕程度的M2而言,其与收紧工商贷款标准的银行比例高度同步。当银行贷款趋于谨慎的时候,M2几乎同步增长,即美联储就采取较为宽松的政策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如果银行贷款意愿上升,M2增长就放慢。这一结果对理解未来美联储可能采取的行动或有帮助,如果信贷市场正常化,银行“惜贷”有所缓解,美联储将有可能采取措施回收市场上的流动性。
摘自《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