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观察
民间投资回暖了吗?
从统计数字来看,答案是肯定的。部分指标显示,一些民间投资的增速已经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然而,目前民间投资增长主要不是市场最终需求改善的结果,而是由政策溢出效应和对未来经济与市场的预期驱动的,其回暖还存在着很大不确定性
统计数据表明,投资增长是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5月,中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8.6%,在4月34%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加速。由于5月PPI的跌幅进一步扩大,同比下降7.2%,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扣除PPI的真实增速为45.8%,增幅比4月提高5.2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现有统计数字还表明,在投资增长中,民间投资出现了持续回暖的现象。如果将国有企业之外的投资当作民间投资的话,一些民间投资的增速已经恢复到了危机前的水平。
民间投资的回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内资非国有企业投资也在原来的基础上继续加快。5月,内资非国有企业投资增速首次突破40%,同比增长40.6%,增幅比上个月高5个百分点,基本上回到了2007年的水平(图一)。二是港澳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从4月的负增长,转为5月5.3%的正增长,尽管与危机前20%左右的增速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已有触底反弹的迹象。
从地区投资增长来看,受危机冲击最大的东部沿海地区的投资增长也已经从年初的底部回升到了危机前的水平(图二)。从3月开始,中、西部地区投资增幅高位企稳,东部地区的投资则出现强劲反弹。4月,东部地区的投资增幅比3月上升3.5个百分点,而同期中、西部地区分别加快2.4和0.04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投资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民间投资开始启动。东部地区经济外向型程度较高,其占全国出口的比重一直保持在90%左右。受国际市场需求衰退的影响,中国投资增速自去年三季度开始持续大幅下降。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刺激计划的重心在基础设施和中上游产业,同时产业振兴政策又较多地针对于大中型的国有企业,也大部分分布在这两个地区。因此,中、西部地区投资进入了飞速扩张时期,而相对于发展滞后的中、西部,东部地区基础建设相对较为发达,大型国有企业所占比重较低,投资增速一直落后于中、西部地区。
从分行业投资增长来看,中下游行业投资增长也呈加速的趋势。由于中下游企业以民营企业为主,其投资回升也意味着民营企业投资在加速。去年下半年以来,处于中上游的机械制造业的投资增长虽略有放慢,但基本保持了稳定的态势(图三),而处于中下游的服装鞋帽行业投资增长放慢,特别是纺织行业出现了较长时间的负增长。但今年以来,纺织和服装鞋帽两大行业的投资都出现了持续的回升。
中国民间投资的回暖与真实感受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究竟只是统计数字上的回暖还是真正的回暖,需要做出进一步的判断,这包括分析民间投资回暖的原因和可能路径,以及分析不同数据之间的一致性。如果我们能够找到合理的支持,民间投资的回暖或许是真实的。
首先,民间投资回暖可能是经济刺激计划和产业振兴规划对非国有部门产生了溢出效应。虽然大规模刺激计划的项目主要位于中、西部地区,产业振兴政策针对的多为国有大中型企业,但是,随着项目的开展和进行,为大型基建项目和大型国有企业提供原材料和辅助配件的私营部门开始受到拉动,从而增加投资。从具体行业看,为大型基建项目配套的主要产业,除了钢铁仍然产能过剩,水泥、玻璃、陶瓷、机器设备、纺织和机电的投资增幅都从今年3月开始回升,尤其是纺织、机电和水泥等建材。虽然房地产市场回暖对上述产品的需求也会增加,但到目前为止,房地产市场和投资回暖的幅度还很小,这些行业的投资回暖主要是大型基建项目和国有企业项目带动的。
其次,国内各项数据显示出经济复苏的信号,这使非国有部门开始追加投资。同时,国际市场对我国出口的需求跌幅连续收窄,这增强了沿海中小型出口企业的信心,使一直极为谨慎的港澳台和外资企业也开始重新回到投资的行列中。
第三,一些地区开始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例如,山东政府投资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其支柱、特色和高新技术产业。在引导的同时,山东政府还为民间融资提供担保。以临沂市为例,一季度,全市民间投资达113.3亿元,同比增长27.4%,占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76.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
第四,宽松的货币和信贷环境也部分缓解了企业的融资困境。商业银行确实存在着贷款支持政府和国有企业项目的偏好,但宽松的信贷环境有助于纾缓债务链对民营企业的压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应付款的下降事实上相当于增加了对民营企业的资金供给,甚至还有可能通过贸易信用的方式将国有企业较为宽裕的资金向非国有企业输送。
最后,创业板市场的推出,很可能也是带动民间投资增长的原因之一。据报道,浙江省将从报备的100多家企业的基础上,针对创业板选择30-50家企业重点培育;深圳市今年已完成上市辅导并上报证监会的深企已有17家,同时有50-60家已进入上市辅导期,另有80家处于改制阶段。
然而,上述分析成立仍然需要相关数据的支持。从现有有限的数据来看,民间投资的复苏还存在着几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在民营企业活跃的省份,投资回升并不均匀。一方面,山东和广东两省4月的投资增幅比3月提高了5.8和11.8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浙江和福建省,同期投资增长分别下滑了1.3和4.8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的回升与外需的持续探底不符。自去年11月以来,包括港澳台商和外商在内的外资企业的进出口出现了连续的负增长,同期外资投资也持续下滑,贸易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基本是一致的(图四)。相比之下,内资非国有企业也面临着同样的出口跌幅,外资与内资非国有企业今年4月的出口增幅较去年分别低46和44.1个百分点,但内资非国有的投资却在短期内快速反弹。即使外资投资放慢有其特殊的原因,也很难完全解释其与内资非国有企业投资行为之差异。
内资非国有部门出现出口下降而投资上升有两种可能:一是对未来经济走势的预期较为正面,非国有部门投资增长带有一定的提前量;二是国内消费需求上升弥补了由于外需下降对国内产品需求的减少。
这两种可能均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主要经济体尚未开始复苏。5月美国的失业率创新高,并仍可能继续恶化,日本和欧洲经济复苏更滞后于美国。事实上,在美国贸易逆差大幅度缩小的情况下,除非中国能够找到美国之外的其他国家愿意承受更多的贸易赤字,今年中国外贸顺差很可能出现负增长。
那么,国内需求是否可以作为出口不足的替补呢?现在看来,短期内,答案也是否定的。虽然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从3月开始反弹,但其增速只有15%左右,远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幅,且仍低于危机前的增速。按照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许宪春的估计,今年一季度,居民消费实际增长率不到9%,政府消费增长只有8%左右,均明显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增长率。在刺激政策更加针对刺激国内消费之前,内需对民间投资的拉动作用有限。
信贷快速增长对民间投资的帮助有限,甚至还有可能挤出民间投资。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表明,5月,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275837亿元,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53300亿元,两者之和约为33万亿元。按照过去的经验,银行贷款约占投资的30%,这意味着未来需要近10万亿元的新增信贷资金。假设大部分项目在两年内完成,今年仍需5万亿元左右新增贷款。如果全部实现,今年新增贷款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这无疑将抑制信贷对未来民间投资增长的支持。
可持续的民间投资回暖将改善目前中国经济冷热不匀的状态,提高经济复苏的质量。但是,没有市场最终需求的改善,民间投资回暖将是脆弱的。
摘自《财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