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6日至4月10日 第273期

中国经济观察

 

谁决定中国的净出口?

 

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国内投资增长是中国净出口激增的主要原因,两者的变化将决定今年净出口的增速。据估计,2009年中国净出口可能较去年下降30%左右,汇率、贸易政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最大的变数

 

进入本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在过去二十多年高增长的基础上,继续保持了远高于世界平均速度的稳定增长。按名义GDP计算,2000年至2008年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加了2.6倍,而同期世界经济只增长了不到一倍。对外贸易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主要引擎,八年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进出口总和)从4743亿美元上升了约4.5倍至25616亿美元,贸易开放度(外贸占GDP的比重)从约40%上升为近60%,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和巴西等主要新兴经济体(图一)。更令人关注的是,同期中国的净出口从241亿美元上升为2955亿美元,增加了11倍多,对GDP的贡献率在2005-2007年间分别高达33%26%19%

 

随着世界经济步入衰退,中国的出口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大幅下滑(图二)。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净出口从快速正增长迅速逆转为负增长,2008年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已经为负。根据海关总署的资料,20092月中国净出口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3.4%。虽然中国净出口在每年春节后的一个月都有大幅下降,但今年的下降幅度远超往年。过去几年支持经济增长的主引擎熄火无疑将拖累今后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那么,什么因素决定了中国净出口的变化,这些因素将对今年中国净出口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一般认为,可能影响净出口的因素包括:对本国产品(相对于进口产品)的需求偏好、国内需求数量(消费)、国内投资、贸易伙伴的GDP、贸易伙伴的财政赤字、中国相对其贸易伙伴的人均GDP和汇率。通过对2000年至200836个季度中国与其主要9个贸易伙伴国的贸易盈余(赤字)的研究,我们发现,除了国内需求数量和贸易伙伴的财政赤字外,其他五个因素都对中国的净出口有显著影响。

 

①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偏好是指一国居民对国内产品的喜好程度。假如消费者对国内和国外产品没有特别的偏好,则该国的消费中,本国产品的份额应该恰好等于其在世界生产中的比重。如果一国对本国产品的消费显著高于该国生产在世界生产中的份额,这个国家对本国产品有显著偏好。

②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台湾、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香港是中国大陆的重要贸易伙伴更是贸易顺差最大的三个对象之一,但同时也是著名的世界转口贸易的中心,其进口和出口在2008年都为当地GDP的两倍多。由于中国从香港的进口额不到对其出口额的7%,我们将中国通过香港转到其他地区的出口按目的地重新分配到以上9个地区,构成中国对其真正出口额。 

 

我们研究的结果显示,中国消费者,与大多数其他国家消费者一样,确实对本国的产品有显著偏好;而且这种偏好越大,进口越少,净出口增长就越快。但从数量上看,这种影响在规模上却很有限—即使中国民众对本国产品的偏好上升50%,也只能拉动净出口增加0.05%

 

上一季度及半年前的国内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上升越多,净出口增长就越慢。这主要是因为,投资新增时期需添置机器设备,拉动进口需求增加,如果出口保持不变,就有可能拉低净出口,但这种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从相对长期来看,一年前的投资每上升1%会带来净出口2.8%的增长。也就是说,若贸易伙伴的需求不变,以每年20%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扩大生产和供给能力,一年后净出口会因此增长约50%。但2009年二月的经验表明,在世界需求大幅下降的情况下,中国国内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仅能上推净出口约5%

 

另外,贸易伙伴GDP的增长越快,其市场规模和对进口的需求就越大,中国对其出口有可能形成更多的贸易顺差。我们的分析发现,中国九大贸易伙伴的GDP平均每增长1%,可以拉动中国的净出口上升11%。控制需求后,中国相对其贸易伙伴的人均GDP的比率越高,代表中国的成本优势越弱,净出口增长就越慢。此比率每上升1%,则中国净出口下降1.2%

 

最后,上一季度的汇率越高,即人民币币值越低,本期的净出口增长就越快。人民币每贬值1%,平均将带来净出口1.3%的增长。这说明,汇率对解决中国面临的经济失衡,还是起作用的。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相对稳定,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出口企业的困境。但汇率变化难以抵消需求突然萎缩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影响。

 

虽然第一季度各国的经济和贸易数据还没公布,但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有关机构对宏观经济的预测,结合以上研究发现,对2009年中国净出口的趋势进行预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9年美国GDP将下降1.6%,欧洲下降2.0%。标准普尔的报告则预测日本的经济将下滑4%。花旗银行预测韩国和台湾的经济可能出现近5%的负增长。若假设中国九大主要贸易伙伴的GDP在今年同比下降2%,那么中国对他们的净出口将下降22%

 

同时,假设中国经济今年增长7%-8%,意味着中国相对其贸易伙伴的人均GDP上升约10%。中国成本优势的缩小,将使中国的净出口下降12%。当然,这一判断没有考虑到劳动生产率的变化。经济放慢时,由于担心失业,工作的努力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水平会有所提高,在美国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中,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形。如果中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速度快于其贸易伙伴,中国成本优势缩小对净出口的负面影响会较小。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2009年中国净出口降幅可能在30%左右。如果属实,今年全年外贸顺差将从去年的2973亿美元,下降至2100亿美元左右。

 

最新数据表明,今年1季度净出口实际为625亿美元,同比增幅仍然高达50.8%。但是,随着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趋于稳定,再加上投资增长带来的进口需求增加,未来进口增长可能会强于出口增长,一季度净出口增速将很难持续。

 

上面对今年净出口的初步估计存在着几方面的风险:第一,人民币汇率走势。到目前为止,新兴市场经济货币相对于美元出现了大幅贬值,形同人民币对这些货币的升值,这或许会对中国的出口形成更大冲击。反过来,我们也假设人民币与主要货币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如果人民币略有贬值,则有助于净出口增长。第二,贸易政策。连续的出口退税率上调,或给出口带来一丝暖流,未来不排除还有进一步提高出口退税率的可能性,这将提高净出口水平;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所起的作用正好相反。第三,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受外需放慢的压力逐步转型,将有效地鼓励国内消费,降低外贸顺差。

 

 

 

 

摘自《财经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