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至6月4日 第328期

中国经济观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巴曙松

 

房价不会崩盘式下跌

 

2009年最为超常规的几个环节——信贷投放、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以及房地产市场的超常规增长等正在逐步退出。区别仅仅在于,不同的政策在退出节奏和程度上可能有不同的过程。

 

目前,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方向已经十分明确,这一部分对市场传递的信号也比较清楚;信贷投放的正常化也基本清晰,按照合理均衡的投放思路,加之窗口指导的作用,全年的信贷目标应当可以实现;地方投融资平台则将是2010年二季度和三季度宏观政策正常化的重点,目前应当说处于政策的准备期以及问题的评估时期;针对资产泡沫的房地产政策的退出政策则处于密集发布期,接下来将是对政策效果的观察期。

 

对于房地产退出政策持续力度加强,市场有一种说法,说会影响大概50%的行业,使中国经济受到很大威胁。包括近期股市的大跌也反应了这种市场的担心——在新的增长点没有出现之前,房地产确实发挥了带动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想说,从目前的数据来看,即使采取了这些调控措施,可能整个房地产的开工建设水平、增长速度仍将处于历史平均水平的高位。因为在投机性需求被挤出之后,五类房(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租赁周转房、限价商品房和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以及201018万公顷的土地陆续推出(这是前几年平均增速的三倍以上),依然能让房地产行业高速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是房价高才能带动经济增长。我认为,北京三万元、四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和中西部三千元、四千元一平方米的房子,对实体经济的带动作用并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房地产商的利润和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不同了而已。

 

撇开房地产商和金融界,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家庭,家庭好不容易攒钱买个房子,现在每个月房子都涨价,肯定不利于家庭的稳定。中国此次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政策陆续落实的情况下,市场将在未来一年左右出现调整,会较2010年一季度最高点跌10-20%

 

跟前几次的房地产调控相比,本次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预见性有较大的提高。目标很明确,促供给、抑投资、投机需求,进行市场秩序的监管。政策在紧缩,保障类住房供应量加大,这些政策在下半年陆续见效之后,供应量放量加上需求下降,市场就会进入调整时期,这也有利于房地产行业本身健康发展。因为投机性需求退出之后,实用的需求会重新进来。

 

此外,本次中国房地产调控政策中一大进步,是引入了市场秩序的监管和问责。地方政府问责机制的引入是现有的房地产市场调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特别是明确了对一部分房价上涨非常快的、土地收入非常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应该承担起什么样的责任。这是很大的一个进步,使调控方向更加明确了。

 

目前房地产商比较担心国家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对预售款的监管、控制房地产企业融资、提高开发商的资本金比例以及出台房地产税。这意味着国家调控房地产市场还有工具可用。

 

不过,我不认为房地产市场会出现崩盘式的下跌,因为实际需求存在。我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化要通过廉租房的建设来满足中低收入阶层的需求。

 

至于此次股市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反应,个人认为已经有些过度。2010年的市场特征十分明显,每一个新的标志性退出措施出台,市场出于谨慎的角度都会出现阶段性恐慌行为,而随着对该退出措施有所消化,政策因需观察效果而进入真空期,阶段性上涨行情将再次出现。

 

 

 

 

摘自:《财经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