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宝康消费品 基金经理助理吴心怡
基金经理札记
今年以来市场大幅震荡,春节后,海外经济强劲、美债收益率跳升,市场对流动性拐点预期抬升,指数急跌。部分公司年内最大回撤已达40%,而这些公司所处的行业,或处于消费升级,或处于格局优化的产业趋势中,估值开始具备性价比。往后看,A股市场大体维持震荡分化态势,预期收益率需要降低,我们会用更严谨苛刻的眼光,在符合未来5-10年产业趋势的行业中,挑选基本面强劲、估值合理的标的。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会非常注重对产业趋势的深度思考,对市场空间、竞争格局等单维度的研究,最终都应当融合到对产业周期的立体判断中。行业什么时候到达指数级爆发的点?什么因素会驱动新的商业模式出现?可能会被什么样的对手降维颠覆?这些看起来不可预判的事情,对于投资却非常重要,看似不可预测,实际也有迹可循,尤其是大的产业变迁在初期往往不被接受、认可,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
过去两年市场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到了极致,市场习惯于用5年后甚至终局来给公司估值。但参考美国产业发展的规律,其实消费和科技一样也有周期,只是产业周期的烈度和长度有差别。在科技行业,新的技术进步可能是对上一代的颠覆,从单机到PC再到手机,每一次整个产业链从硬件到软件都换一遍,而上一代成功企业的路径依赖往往导致其在新技术上慢半拍。在消费行业,产业周期的体现形式大多不是从0到1再回到0,而是增长斜率的变化,就像我们在这几年看到很多新锐品牌对传统品牌的冲击,“可能你什么错都没有,你只是太老了”。对产业周期的深度研究要求我们在看不到的地方做大量工作,包括产业链上下游的验证,海外产业、公司的研究。
我们在过去一年看到互联网、教育等行业监管频出,也推动我们去思考在投资中应该怎么给这样潜在的风险定价。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本身具备网络效应,容易形成天然垄断,监管对行业发展可能更多是改变斜率而不会影响长期的空间,在美国几十年的反垄断监管中,微软依然成长出了新的增长曲线。但是对于教育行业,整体市场空间可能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