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动力组合基金 基金经理刘自强
秋日随笔
正值秋冬之交。早起,有些微寒,午后,又是暖意融融,所谓的“乱穿衣”时节。恰如这个来回折腾的大盘,从3478的意气奋发,到2639的草木皆兵,直至现在上下来回的无所适从。在这个时间窗里,国内方面,甲流的第二波如期来临,宏观经济指标继续强劲,货币最宽松的时刻已经成为历史,热钱流入成为新的话题。国外方面,各国的退出政策的时机的选择引发了对于各国货币的强弱变化的预期,由此而来的是原油价格一路从65飙升到80。
事后去看,解释这波的变动似乎比较容易。在其他指标没有带来太大惊喜的背景下,热钱流入的预期以及海外资源价格的上涨是大盘上涨的主要推动力。由此,受益的资产类和资源类在此波反弹中一马当先。
那么未来呢。作为一个投资者,这是个永恒的问题。
从一个大的宏观背景下,其实投资主线还是很清晰的。首先,城市化进程,一直在提的一个概念。这不仅仅意味着修建更多的道路,将更多的农民从平房移居到楼房里(也许他们内心未必对此感恩),更意味着改变他们的生活模式和消费观念。解放消费能力,不仅需要他们消费得起(诸如下乡的补贴等等),更要他们愿意消费。高储蓄率不仅仅是中国人的天性使然,存钱养老更是个古老的传统。更大程度的推行的社会保障措施是个必然的方向。低基数,政策补贴,社会保障推进,在未来50年,也许我们要面临的,是占据我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人口消费的爆发。
其次,在城市。我们看到的是高铁即将贯通更多的城市,东部的产业逐渐向内陆转移。区域经济必将重新划分。在固有的城区内,沟通方式更信息化,购物模式也终将信息化。所有这些,都会带来交运,房地产,TMT,乃至商业贸易产业的变革。
再次,从产业的角度。中游制造业产能过剩不止是我们,也是全球性的一个问题。从逻辑上看,产能过剩的过程是必然,这将带来更激烈的竞争,促进优胜劣汰。产能不足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畸形产物。我们的问题不仅仅在过剩本身,而在于企业的行为并非完全市场化。各地的政府GDP作为考核指标,鼓励投资是必然结果。现在各个产业都在强调控制过剩产能投放,这也许在短期内能看到明显效果,但从长期看,我们要解决的,必然是国有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的问题。这似乎有些扯远了。总之,在产能过剩的行业里挑挑拣拣,企业治理问题应该占据我们的注意力。
上游呢?中国的资源类企业,尽管百般不顺,但是仍然走在全球型的资源整合的路上。中国铝业,中金岭南,吉恩镍业,紫金矿业……纵观国际大型资源企业的成长道路,资源扩张是历史必然。未来的中国资源类企业,相对国际的同类公司,会取得明显的超额收益。对于它们,仅仅关注LME的价格波动是短视了,增储不增利的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但是这也是未来飞速发展的预兆。
最后 ,关于流动性的问题。A股的投资者心头最脆弱的那根弦。09年剩下的时间已经不多。信贷投放估计不会起大波澜,2010年,中国加息的步骤很可能会落在美国之后,一季度的又是传统的信贷投放旺季。这也许是个看好短期行情的理由。但是从一个中长期的视角,我们必须看到,中国如此大规模的新增贷款的投放必定无法持续,而全球流动性收紧的洪流正滚滚而来,好日子似乎并不太多了。
说来说去,篇幅拉的有些过长了。说的很多东西视角也许也太远。更近期的东西,是钢铁的产量又创了年内新高,出口的预期增强,房地产的推盘力度大了,甲流全球死亡5000人以上,生猪又病了。但是在这个短期预期波动剧烈的时候,远眺未来是必须的,也是支撑投资逻辑的主心骨。
资本市场有时候是个“帆未动,心动”的地方。心动当然无罪,但是最重要的,还是看清风的来去,等待真正帆动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