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5日至11月29日 第756期

基金经理札记

 

生态中国&未来主导产业&绿色领先&绿色主题混合                          基金经理夏林锋

 

巴菲特的喜诗糖果

 

市场一直纠结价值投资或成长投资,认为两者非此即彼、水火不容,然而实际来看,感觉融合远远大于差异。所谓价值,往往更注重眼前,更强调安全边际,要求价格<<现值<来来折现值;所谓成长,往往更注重未来,更强调成长潜力,要求价格<现值<<未来折现值,因此更多是种风险偏好的取舍。同时,关于未来折现值的计算,从企业价值角度来看,教科书的方式就是自由现金流DCF(股东角度更强调DDM)。

前阵看到有人复盘巴菲特投资喜诗糖果的案例(具体可参考《巴菲特的估值逻辑》),感觉喜诗糖果完美诠释了价值或成长的投资框架。讨论之前,先描述下相关历程:喜诗糖果于1921年由 查尔斯·喜诗创立,1972年喜诗家族计划出售(非上市公司),喜诗糖果1972年收入3130万美元、店铺数量167家(全部自营)、税后净利208万(当时所得税率48%)、净资产500万,最终巴菲特出价2500万购得全部股权,对应PE12倍、PB5倍!这是巴菲特当时最大的一笔投资,最终巴菲特赚取了120亿!

如果从静态角度评估,12PE5PB并不便宜,而且是个非上市公司,所以回头来看,喜诗糖果是个很好的成长投资案例!

一是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这基本是消费品共有的优点,喜诗糖果基本无需大的资本开支,由此自由现金流几乎不受投资现金流的折损。

二是可持续性。糖果行业,受制于肥胖担忧等原因,其实成长的爆发力并不强,巴菲特自己的统计,19721998年喜诗糖果销售量的年复合增速仅2.5%,然而却持续至今。从DCF估值模型来看,动辄10年、20年的持续经营假设,喜诗糖果完美契合。

三是量价齐升。前面提到量增的符合增速2.5%左右,同时还有价格的增长,1972年大概2.25/磅,到了1998年价格涨到11美元/磅,年化增速其实也不算高,但这种复利的魔力、持续增长的魔力极其强悍。

喜诗糖果基本可算巴菲特投资消费品的起点,他曾说过:“没有喜诗糖果,可能也没后来的可口可乐”。其实,巴菲特的另外很多投资,也有喜诗糖果的影子,典型如曾经的华盛顿邮报,近几年的苹果,核心都在持续创造自由现金流的能力,叠加合理的估值(而非绝对低估)。

同时,喜诗糖果的案例也能外推至消费品之外,典型如铁路公司、水电站公司,甚至巴菲特买入的铁路物流公司、石油炼化公司等等,核心仍然在于持续创造现金流等能力!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