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收益增长基金 冯刚 邵喆阳
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
其实在更早的一些时间,央行已经启动包括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向特定机构定向发行央票、提高央票利率等措施,以对去年四季度以来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做一些 “技术性微调”。货币政策的些许风吹草动竟然对A股市场有如此大的作用!
A股市场在09年至今的表现相信超过所有人在去年底今年初的预期,即使有了本周的大幅下跌,今年以来沪深300指数也已累计上涨95%左右,在这近乎“疯狂”的上涨背后,是今年以来一枝独秀的中国经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达到7.1%,其中,二季度增长7.9%,中国经济率先复苏的势头已基本确立。尤其是面对百年一遇的全球范围的经济金融危机,这一成绩实属不易。
但欢喜过后,我们也需要细究这一经济增长的来源,可惜结果并不能令人高枕无忧。在7.1%的GDP增长中,投资贡献了超过6个百分点,而净出口的贡献则接近-3%,被寄予厚望的消费表现也差强人意,3.8%的成绩实在很平淡。结论是明确而又残酷的,中国经济的复苏是典型的投资拉动型,半年的经济成绩单可能只有GDP增长率令人满意,而年初提出的“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至少有一半没有完成。之前几轮经济周期,上至中央政府,下至学者百姓都早已达成共识,中国经济增长多年来依赖的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而现在不得不承认我们还是在依靠这一旧模式,并且依赖得更深了。
投资对经济如此大的拉动作用的背后正是货币和信贷的天量增长,今年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8.5%,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34.4%,均创有统计数据以来的最高。也难怪在央行发出货币政策微调的信号后,股市会有如此强烈的反应,理性的投资者有理由担心一旦失去巨额信贷的支撑,投资增速能否持续?继而影响到宏观经济,也就影响到股市的基本面。
每当对宏观经济的观点出现分歧的时候,我们最需要做的就是重温这一次全球经济危机的实质:这场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根本上来自于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而美国和中国正是这一失衡体系的两端。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过程也是重建平衡的过程,应该看到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欧美发达国家以往过度消费的情形将不再重现。从出口的角度看,外需不足将长期存在,在目前的经济结构下我们还一定需要保8吗?在这一大背景下,“调结构”将是未来政策的重中之重。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保证潜在增长率的提升,才能吸收宽松的货币投放,不至于引发大的资产泡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