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07月01日至07月05日 第738期

基金经理札记

医药生物&品质生活&新优选&大健康&消费升级                            基金经理光磊

 

smart money之辩

 

今年以来,股票市场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外资”在A股的持仓比例不断增加。无论是QFII/RQFII,还是沪港通、深港通的北上资金,普遍比较偏好A股中高ROE的标的,同时国内基金在这类投资标的中的配置比例也在提高,引发了市场对“抱团”“核心资产”的大讨论。

 

笔者在与同行或客户交流的时候,也不止一次被问到,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外资的投资机构到底是不是smart money?针对这个问题,无论众多券商的研究机构,还是我们的内部研究,都对外资的投资行为和投资标的做过研究。笔者近期也向代表海外机构的投资者请教,收获很多。笔者认为,即使剥离掉近年A股市场上的“白马”风格,这种投资行为也应该是有效的,是值得我们所有投资者借鉴的。

 

有数据统计,A股市场自成立以来,沪市、深市的长期复合回报率达到20-25%,波动率(以指数的标准差计)达到50-70%。投资国内市场长期复合回报可观,但波动性极大导致投资者体验往往不佳。唯有通过长期投资忽略当期波动,才有可能实现较好回报。而长期投资需要慎重考虑投资标的,因此考虑投资具备ROE较高、现金流好、具备长期增长潜力或长期业务稳定的公司就显得至关重要。来到A股的海外投资者,无论是目标、理念还是方法都比较契合A股这种较高回报、更高波动的特点,因此这种坚持长期投资优质公司的行为应该是有效的。

 

这种投资行为有效契合A股的特点,是不是意味着外资就一定smart,他们买的标的就一定优质呢?笔者对这种观点相对谨慎,宏观的有效性和微观的有效性不能划等号。而一种方法的有效性也是有适用范围的,要与投资者自己的投资目标、预期收益和承担风险的能力相匹配。前几天笔者还与朋友戏称,2014年大家在研究“一二级市场联动和市值管理”,2016年在学习“保险举牌的投资逻辑”,2018年开始重视“外资买入”,在当时都认为很有逻辑很有效,但是否认真反思过自己的投资行为?获得较好的投资成绩,道路并不唯一。研究其他人的投资理念、方法固然重要,但唯有最适合自己目标的方法才能长期坚持。祝愿所有的投资者,都能尽早找到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和投资工具,也希望我们的基金能够成为投资者的助力。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