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香港大盘&香港本地 基金经理俞翼之
这可能是最好的时代
毫无疑问,中美贸易战从18年起就一直是贯穿市场运行的主线。期间,市场的数度起落,都伴随着贸易战前景的或明或暗。这一过程中,美国似乎又占据了绝对的主动,每次都是川普先发难,寥寥推特数语,威力并不逊于灭霸那一个响指,刹那间激起多少市场人士的笑和泪。然而,更令人的不安的是,川普似乎并非一个人在作战,其目的也绝非仅是捞取政治资本这么简单。站在他背后的,有着更多的美国两党人士,据说他们更希望看到美国对中国保持长期战略压制态势,因为这些美国精英们害怕,一旦美国被中国超越,受到挑战的,将不仅是美国的经济利益,更包括美国所信奉的价值观和处世之道。
中美关系现在真的有那么糟糕?也许是,也许不是,中国人并不是美国人肚子里的蛔虫。中国人也无法改变美国人的意愿。天要下雨,中国人能做的只有应对。但应对绝不是被动作为,应对好了,能把坏事变好事。所以,也有可能,现在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梳理从08年金融危机以来出台的各项政策,可以看到,对于内外部环境变化,应对政策是一个日趋完善的过程。从四万亿到供给侧改革,从城镇化到三大都市圈,从货币化棚改到一城一策,从治理影子银行到结构化去杠杆,政策着眼点的转变,所起到的作用绝不仅是托住了中国的经济增速,更是为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找到了更合适的解决方案。在政策调整实施过程中让中国经济增长更有可持续性,提高了自身抗风险的能力。
中美贸易战,乃至中美关系的质变,其实质依然是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其复杂程度也未必就高于国内所面临的房地产泡沫,金融乱象,又或者地区发展失衡等其他问题。应对好了,同样能强身健体。关键还是要有合适的应对政策。所谓的合适,也不光是指面,还有度。而就当前已出台的诸多政策看,不管是刺激消费,还是鼓励投资,尽管起效不明显,但在给定条件下,依然不失适度;适度的,才是最好的。当然,政策的应对,也不应仅局限于托住需求;托住需求只能维持一时,带动机制体制革新,甚至观念的更新,才是更可持久的应对,也是更合适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