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绿色主题混合&生态中国&未来主导产业 基金经理夏林锋
拐点投资
从业久了,交流多了,感觉市场的确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投资套路。有些人只买创新高的股票,认为这是市场选出来的股票,后续还有更高!另外一些人则对不断新低的股票很感兴趣,认为人少的地方风险小,而且越跌风险越小!最终来看,可能两种人都能赚钱,当然持续赚钱必须将其投资框架打磨得炉火纯青,毕竟不是所有的新高都能追涨,也不是所有的新低都能抄底!
所谓方向重于幅度,缘于对趋势的尊重,而趋势背后是人性。第一层面是资本市场情绪的波动,贪婪与恐惧往往都演绎得相当极致,2000年美股科网泡沫中美国一位金融学教授卖空网络股导致巨亏,当时就感慨“我知道他们傻,只是我没想到他们会这么傻”!第二层面则是产业自身的扰动,典型如供应链中的长鞭效应,本身就有很强的追涨杀跌势能,叠加资本市场的情绪强化,波动会更大。
所谓物极必反,缘于对常识的尊重,常识的背后是经济规律。从产业角度来看,供需模型是最本质的框架,如果产品价格大涨,自然抑制需求、促进供应,反之亦然,只是因为库存等原因导致见效时间快慢有别。从资本市场来看,增加一层变数则是公司杠杆问题,高点高杠杆则很容易走向破产,而低点低杠杆则可能弹性不足,铁打的行业、流水的龙头往往是普遍现象,而从投资角度来看又增加一层不确定性。
同时,趋势与逆向,核心在于拐点!拐点之前趋势延续,拐点之后趋势逆转。然而对拐点的预判,往往知易行难,而且都是事后无比清晰、事中各种纠结。同时这种预判,充满各种错判,就像凯恩斯对经济学家的调侃:“在过去的五次经济危机中,经济学家预测到了十五次!” 典型如最近政策底、市场底、经济底的讨论,第一是要论证政策已经见底,其次则是要预判经济何时见底,最后再来猜测市场底如何演绎?相信几年以后再来复盘,情况会很清晰,但事处其中,感觉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
预判拐点知易行难,但也不是无章可循。一方面,既然事后无比清晰,叠加人性亘古不变,从而复盘历史往往能够穿透当前迷雾,从而为当前的预判提供更多的佐证与建议,甚至能在适度逆向操作中提供心理支持。另一方面,长周期来看,经济规律将战胜人性的短视,所以专注于底层逻辑的研判与跟踪,远离短期市场波动,可能也会更加淡定从容。退一步来说,如果对于一些过于宏大的问题较难预判,但对部分行业或个股,相信能够给出较为明确的预判,且可通过紧密跟踪确保准确率,那么对于投资而言,也能赚取相应的收益。不过,投资的大忌是过于执着,所谓盈亏同源,赚大钱、亏大钱往往都是真爱,所以也需建立相应的跟踪纠错机制,在资本市场活得长才是核心竞争力!
关于拐点投资,投资大师索罗斯做得很好。理论层面,索罗斯通过“反身性理论”对趋势的形成与强化做出完美的诠释;实战层面,他对市场拐点有着异同寻常的敏感,典型1992年对英镑、1997年对泰铢的做空,以及1987年、2000年美股的撤退。所以从投资及研究角度来看,我们还有很多可努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