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收益增长&行业精选&稳健回报&智慧产业 基金经理闫旭
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今年以来,有关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讨论颇受关注,资本市场对于相关行业及企业也不同程度给予一定的估值溢价。其实,消费升级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略作梳理,可以很轻易的发掘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
其一,“OV”的崛起。若提到2016年中国消费电子的关键词,“OV”崛起必然是重量级的备选项之一:作为16年销售最火爆的国产手机品牌,“OV”合计占据了国内智能手机近30%的市场份额;其中,上半年线下渠道的销售中,“OV”一共拿到22个省的第一名。进步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其二,吉利汽车剑指百万销量。作为2016年表现最亮眼的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吉利的全年整体销量达到76.6万辆,实现50%以上增长,其中11、12月的单月销量均突破十万辆大关。展望2017年,吉利剑指百万销量。
其三,三四线城市在跨境电商上逆转。根据洋码头统计的2016年上半年数据,三线城市的海购同比增速为108.65%,超过一线城市的77.57%增速。并且,参照统计的国内前30名海外购物最敢花的城市中,三四线城市占据了接近一半的数量。三四线城市在跨境电商上展现出巨大的消费能量。
任何经济现象背后都有其产业逻辑。那么,推动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的产业逻辑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不妨从人口流动、人均GDP拐点、房地产、人口结构等几个方面来综合探讨。
首先是人口流动。经典西方经济学的生产函数表明,产出是由劳动力、科技、投资共同决定的。笔者认为,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中,这三个要素的权重有所不同,在中国,劳动力要素尤为重要。人口作为中国最大的资源之一,所有的人口流动趋势性变化都需要市场给予最高程度重视。过去一两年里,人口加速从一二线城市往三四线城市回流:生活成本的攀升导致已形成一定消费理念、偏好,具备更强消费能力的部分人群回流至三四线城市,这部分人群的回流不但提升了当地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而且带动了当地的消费升级。
其次,从人均GDP的角度来看,三四线城市的居民消费能力已经跨过关键节点。公开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三、四线城市的人均GDP分别达到8787美元、5209美元,参照国际经验,这一数值突破6000美元意味着居民基本进入中等收入阶段,整体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也应当上一个台阶。而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在过去几年更快,一定程度上更加“富裕”,消费升级的经济基础已经具备。
再次,如果考虑房地产的因素,则三四线城市所蕴含的潜力就更加明显了。一方面,16年下半年开始的房地产调控让一二线房市出现一定程度量缩价滞,而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销售表现却持续良好,购房后对于建材、家电、家居等类别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对于已经完成住房购买的那部分三四线城市人群来说,财富感知效应提升明显,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也相应增强。
最后,人口结构的变化带来消费结构的变化。不同于农民工进城所带来的消费业机会简单增多,人口回流给三四线城市带来的更多是消费理念、消费偏好的升级。回流的这部分人群以80和90后为主力,他们相之其父辈具备更高的教育水平,对于生活品质和消费品质都有更高的要求,这部分人群消费能力的提升对于三四线城市的消费升级尤为重要。
投资的重要方法论之一就是透过经济现象寻求产业逻辑,然后从产业逻辑中梳理投资思路。显而易见,三四线城市消费升级蕴含着巨大的投资机会,特别是伴随着近年来国产品牌的壮大升级,供给与需求的对接会形成良好的共振效应,并有望培育出一批优质的企业和品牌。无论是自主品牌汽车、消费电子,还是家电、家居等产业,如何加速提升产品品质以及打造公司核心品牌优势是他们所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这批企业的幸运是面对着如此庞大的、消费能力不断增强且品质要求不断提升的消费人群,能够顺应消费升级潮流并专注产品开发、用心经营的公司有望做大、做强,甚至成为全球品牌。而这一批公司正是我们二级市场投研人员需要努力寻找、观察并把握的未来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