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13日至03月17日 第635期

基金经理札记

 

海外中国成长                                 基金经理助理俞翼之

 

如何投资港股

 

近来港股走势喜人,年初至今无论是恒指还是恒生国企指数,收益率均超过了10%。领跑全球主要市场,大有鹤立鸡群,舍我其谁的气势。相较机构,大部分散户投资者对港股可能仍是半信半疑,因为前有07年港股直通车的惨痛教训,后有港股被边缘化之音尚在绕梁。这一轮港股的行情,究竟是一场盛宴,还是又一个陷阱?对这个问题,我想通过分享我自身的经历来尝试着回答。

 

记得刚入行时,摆在面前有两个Offer,一是去一家刚在国内上市的券商看A股,另一个是去一家外资行在上海的代表处覆盖港股。当时犹豫了很久,还是决定走一条生僻的路,当港股的分析师。最坚定的一条理由是,和A股动则30-40倍的市盈率相比,港股实在便宜太多。在当时还是以价值投资自诩的我看来,便宜的东西不涨,那简直是天理不容。投资者很快就会在我辈分析师的帮助下认识到香港这个估值洼地并弃AH。现实不久就给自信的我上了第一课,08年金融危机爆发,“便宜”的港股调整下来似乎也毫不犹豫,恒指从高点32000点附近,一路跌至10700点。尽管相较沪深300指数从高点5900点跌至1600点,同期下跌幅度要缓和很多,但这对精明的A股投资人而言,只是50步和100步的区别。大跌之后,A股反弹的力度要明显高于港股,之后又有中小盘和成长股的盛宴,以及15年气势如虹的全民大炒股,作为毫无亮点可言的港股市场,实在勾不起见过大世面的A股投资者的兴趣。这一连串有悖于我最初认识的事实让我一度怀疑港股的便宜可能真是一个陷阱,基本面的研究只是投资者自欺欺人的把戏。

 

而作为一个离岸市场,港股在08年以后,更像是个处处陪着小心的小媳妇,进退举止都要看着外围市场和大A股。尽管在政府4万亿的刺激计划下,也有过绝地反弹,但反弹之后就进入了漫长的振荡期。在这段时间里,出现过欧债危机,油价崩盘和人民币贬值,美国经济复苏也是一波三折。这些都对港股走势造成了冲击,也使得想要投资港股的投资人感到难以适从,面临的风险相较A股而言似乎更高。整体港股市场的成交量于是出现萎缩,波动率随之下降。在已然低迷的港股市场上还时不时爆出公司造假,被做空机构狙击的事例。这让我们这些港股分析师每天不得不揣着12分的小心,早起看A股,睡前看美股,每天收盘后还得记着搂一眼欧洲股市。推票也更为谨慎,往往希望能得到多方验证,绝不敢人云亦云。生怕一不小心碰到个黑天鹅或者踩着颗雷。更糟的是,在工作量日渐增加的背景下,我们的预期收益率却还在不断下调,以致于推的票能有30%的收益率就算成功了。这常常被我意气风发的大A股同行笑话,市场上还一度传出过对港股存在必要性的质疑。这段时间的感觉就一个字,累!

 

进入2014年后,港股的生态慢慢发生了些变化。这首先得益于沪港通的开通。尽管刚开始时仅是一个试点,投资标的受限,总额也只有3800亿,仅相当于恒生指数5天左右的成交量,但毕竟是开了道的口子,为只能投资A股的国内资金多提供了一种选择。彼时恰逢A股走牛,所以这一划时代的政策变化并未引起市场太多的注意。真正的改变是在经历了A股疯牛后,宣布深港通开通的同时取消了港股通南下资金总额的限制。自此直到当前时点,尽管这期间也出现过市场的调整,但港股的成交量已明显回升,南下资金总额也已达4500亿,早已超过了之前沪港通时的总额度。而现时吸引南下资金最大的理由依然是港股的“便宜”。

 

似曾相识的理由让陪伴了港股10年的我,感觉无异于经历了一次轮回。虽然最后还是回到了起点,但这10年来在港股市场里的起伏历练却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对无论是大势还是个股上的把握上都有了显著提高。于是乎我明白了,无论是之前言之灼灼的港股边缘化,还是现在甚嚣尘上的港股A股化,这些都不重要。熟悉公司基本面,留意周边市场的动态,甄选相对”便宜“的投资标的,小心上市公司造假,这才是一个成熟投资者所应关注的,也是每天做投研的“例行公事”。如果做到了这些,港股是盛宴还是陷阱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