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新价值&新机遇&宝康债券&增强收益债券&华宝宝鑫债券 基金经理李栋梁
违约风险加大下的信用债投资
今年以来违约速度明显加快,违约品种已经涵盖了包括超短融在内的所有债券品种,违约主体从民企扩散至央企,再到地方国企,各类型企业均已沦陷。城投债尚未发生实质性违约,城投成为债市刚兑打破进程中仅存的信仰。潜在违约规模仍大,产能过剩行业承压。中低评级债券到期偿还量从2015年第4季度开始大幅上升,而也正是自那时起,山水水泥等一系列违约事件不断冲击市场神经。中低评级债券到期量仍处于上升趋势,并将于2016年第3季度达到高峰。随着去产能的推进和低评级债券的大量到期,预计会有更多违约事件浮出水面,违约将呈常态化。5月份人民日报“权威人士”答记者问中明确将以市场化的方式来推进结构化改革,这又一次打击了信用债市场本就脆弱的信心,表现为产能过剩行业整体的信用利差继续快速拉大,信用状况恶化个券的信用利差继续快速拉大,部分债券因募集不满或者要求收益率过高取消发行,这进一步加大了部分高度依赖外部融资的债券发行人的风险。
信用风险上升将加剧市场恐慌情绪,降低投资者风险偏好,即使违约风险不高的债券流动性也将大幅下降,低资质债券将首当其冲;信用风险上升冲击债券一级发行市场,信用事件之后均有大量债券取消发行,客观上又推升了信用风险,加大了违约的可能。
违约风险上升对债券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债券实质违约导致本息损失的风险,二是违约风险加剧导致债券价格的大幅下跌,相对来说前者更为重要。违约风险上升之后对投资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债券投资人必须改变以往自上而下的风险方法,更多的采用自下而上的分析方法,动态分析个券的经营状态、财务状态等,对个券的信用风险做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从而控制投资组合的信用风险暴露。
违约风险上升之后信用分析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信用分析一方面可以降低持仓债券的违约风险,另一方面也提供了获取α的机会,尤其是在违约风险加大的初期,投资人多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比如回避所有民营企业、回避所有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回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企业等,导致这些企业发行的债券收益率大幅上升。此时投资人通过精细的信用分析,在泥沙俱下的这些债券中选择被错杀的品种,从而获取更高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