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海外中国成长&中国互联网美元 基金经理周欣
宏观面风险因素减弱,港股分化表现持续
最近国内外几项最新经济数据表明,港股市场所面临的宏观面风险有所消退。 2016年年初以来,港股市场受到人民币贬值、美国进入加息周期导致港股市场资金外流、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际原油价格暴跌导致投资者风险偏好下降等因素影响,港股指数节节下跌。不过最近几项经济数据表明,这些宏观面风险未来数月可能短期消退。首先,美国一季度GDP增速只有0.5%,比原先市场预期要弱很多,主要原因是美国消费增长无力并且此前强势美元损害了美国的出口。这表明,尽管最近几个月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持续改善,但是美国经济复苏的力度并不像市场原来预期那么强劲。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大环境下,美国经济是否能够完全独善其身,保持较强增长是有较大不确定性的。因此美国今年加息的时间可能推迟到下半年,加息的次数可能只有一到两次,少于原来市场预期的四次加息。这将短期内大大缓解人民币的贬值压力。美国财政部最新报告也认为由于中国有望长期保持国际贸易收支顺差,在中长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应该升值而非贬值。事实上自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也保持了轻微升值。其次,中国一季度GDP增速达到6.7%,超过全年的经济增速目标6.5%,好于市场预期。同时中国一季度信贷投放增速显著提速。这表明中国采取的加码基建投资和去化房地产库存、稳定房地产投资增速的政策措施开始发挥作用,经济增速在二季度也有望继续保持稳定。这将有助于改善国际投资者对于中国经济的过于悲观的预期。
然而,宏观面风险因素的减弱,似乎并不足以在未来几个月内显著推升港股大盘指数。一方面,虽然美国加息可能有所推迟,加息力度和频率有所放缓,但是美国仍然处于一个加息周期,目前形势下国际资金不太可能大规模回流包括香港市场在内的新兴市场。另一方面,港股大盘指数中权重较大的几大行业都面临各自的行业问题,似乎难以出现趋势性上涨。中国的银行业目前正面临盈利增速进一步下滑,产能过剩行业信用违约事件时有发生,不良资产比率上升的问题,这将压制中资银行股票的估值提升和股价表现。而另外一个大权重行业中资保险业则面临降息周期中部分高利率保单陷于负利差的困难挑战。电信服务商的盈利增速在3G服务渗透率趋于饱和的环境下难以进一步提升。石油石化类股票的表现主要被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所带动,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而周期类行业如钢铁、水泥、煤炭等股价已经随原材料价格反弹而有显著升幅,除非中国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显著提升,此类行业类股的进一步表现机会可能有限。
有较好表现机会的可能是互联网、医药、教育传媒、环保水务等板块。这些行业的增长与宏观经济表现关联度不大,过去就已经表现出业绩增速稳定的特点,即使在股市大盘表现疲弱时,个股表现往往也比较强。今年中国政府官员屡次表态将推进深港通业务。随着人民币汇率趋稳,中国宏观经济企稳,以及A股市场表现企稳,未来数月深港通正式推出的可能性加大。一旦推出该项政策,港股市场中被纳入深港通范围的中小市值股票有望受到资金的青睐,其中行业增长趋势明确、有比较独特的竞争优势、公司治理规范透明而估值较低的个股升值空间将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