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收益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冯刚
期待春风拂面的日子
寄托国民和市场殷殷众望的“两会”落下了帷幕,今年的两会经济问题毫无疑问成为各方最为关注和热议的话题,代表、委员以及各部委的官员们对此各抒己见。
乐观之人断言自“4万亿”刺激计划启动,中国经济最危急的阶段已经过去,今年重新回到上升轨道不成问题;也有人言之凿凿:中国的地方、企业和民间充满了发展冲力,只要宏观政策宽松,发展之势不可挡。与之配合的是08年12至今每个月近天量的新增贷款,迅猛增加的信贷,看似坚挺的股市,似乎都在支持这些乐观的看法。
也有谨慎的学者对中国经济形势做出不同的预测。他们提醒人们中国经济有很大可能出现W型走势,在百年一遇的世界经济灾难面前,冀望经济出现V型走势且认为已经走出底部的说法似乎过于乐观且至少到目前缺乏充分支持。就在两会热烈召开之时,国家统计局陆续披露了2月份各项宏观经济数据,可谓“喜忧参半”,也为当下对中国经济走势的热议更提供了题材。
代表,委员们看法尽可见仁见智,各抒己见,但作为经济决策的官员们和作为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者在倾听这些声音时须冷静判断而非一厢情愿,经济的W型走势与V型或U型走势对经济的影响天差地别,而且前者的危害更大,亦是我们目前竭力避免的。除此之外,我们似乎更应关注经济复苏的质量,而关注经济复苏的质量也正是为了避免出现W型经济走势。
一个残酷的现实是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其实仍未见底,而且继续呈现从金融业向制造业蔓延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从2008年10月到09年1月把全球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测从3%调低至0.5%。如果这一预测成真将是二战后全球经济增长最慢的一年。时至今日,今年全球经济出现负增长也已经不是危言耸听了。比经济下滑更可怕的是,世界各国仍然没有找到破解目前危局的有效途径,世界经济面临结构调整的艰巨挑战。
笔者以前曾说过这场危机并不单是外国的危机,中国其实早已深陷其中,所谓“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在这场内外交织的经济困局中,作为世界经济失衡的另一端,中国遭遇的挑战和压力其实一点不比其他经济体少。而且正因身处危机冲击波的外圈,目前才越来越深刻地承受这场危机的冲击,所以目前乐观的轻言反转为时尚早。
中国有古语“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我们在为经济忧虑的同时也应该看到,相比其他深陷危机的经济体,中国强大的政府财政实力、相对健康的金融体系,充沛的流动性,庞大的外汇储备以及较低的发展水平和进一步制度变革带来的生产力的解放等都是我们化危为机的有利因素,重要的是我们该如何充分利用这些难能可贵的有利因素,抓住稍瞬即逝的历史机遇。摆在政府面前的道路绝非坦途,来不得半点侥幸。
笔者也注意到此次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较之之前几个月,其经济口号已有悄然变化: “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上水平,抓改革、增活力,重民生、促和谐”的方针,原则相当明晰。但似乎没有引起市场的广泛关注,而笔者觉得其中新加的“扩内需、调结构、抓改革、重民生、促和谐”比之之前的四万亿投资更加发聩震耳,切中要害。至两会结束之时,发改委有关官员在回答记者有关四万亿投资构成提问时,直言向社保医改等倾斜,也使我们相信政府已有计划摆脱单纯的以投资保增长的模式并考虑以消费带复苏,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准、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等制度性投入,为中国带来有质量的经济复苏。
“两会”虽已结束,但相信相关经济议题的争议仍会继续。只要政府相关部门按照两会既定政策方针审慎,灵活,前瞻的制定政策加以实施。相信中国经济春风拂面的日子是值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