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8日至01月22日 第584期

基金经理札记

 

大盘精选&生态中国&新价值灵活配置         基金经理夏林锋

 

归纳与演绎

 

面对未知的未来,我们总是希望寻找曾经相似的历史,无论是复盘自身还是复盘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希望从中总结规律并得出对于未来的预判。而且个人也很喜欢不断的复盘、不停的总结,相信人性亘古不变,相信历史即使不同也会相似,希望能够找到一种理想而普适的方法,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但是逐渐发现,尽信书不如无书,很多的总结反思,反而成为后续的桎梏。

 

从投资模式来看,很多逻辑被市场认可并应用之后,可能就会逐渐失效。比如2009年流行的美林投资时钟,后被申万策略扩展为上中下游模型,曾被很多人视为圭臬,但目前已被遗忘在故纸堆,因为整个经济走成L型,没了经济波动,行业轮动也成空谈了;又比如2011年前后大家总结的业绩趋势投资逻辑,建议我们淡化估值,更多关注业绩本身的趋势,无论成长股走势还是2012年底的银行暴动(经济景气确认L的拐点)均得到完美的阐释甚至预测,但2014年底的券商暴涨带动大盘走牛却没法解释,毕竟真没见着经济企稳,怎么大盘就是暴涨,由此很多人踏空;2014年底市场又演化出一个资产重配逻辑(后来干脆称为“资产荒”),觉着利率下行,老百姓都会把钱更多的投入股市,从而推升出一轮没有业绩支撑的牛市,但在监管层核查配资等政策影响下出现股灾,至今情绪还尚未完全恢复,后续如何演绎还不得而知。

 

从投资情景来看,即使发生了同样的事件,市场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反应。如20149月到20156月,十年期国债收益率从4.2%下降至3.5%,降幅70bps,同期上证综指从2300点涨至5000点,涨幅高达115%,而20156月至201512月,十年期国债利率从3.5%进一步下降至2.8%,降幅同为70bps,但同期上证综指却从5000点跌至3500点,同样是利率下降70bps,但股市表现却一牛一熊;又如20158月中旬,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从6.2: 1急贬至6.4: 1,贬值幅度2000bps,上证综指在一周之内暴跌1000点,而201511月初至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又从6.3: 1贬至6.5: 1,贬值幅度同为2000bps,但上证却保持震荡横盘(当然2016年元旦之后人民币接着贬值引发了新一轮恐慌),同样贬值2000bps,市场却是一次暴跌一次震荡。

 

由此,前期的总结、归纳都很难保证后续判断的正确性,当然也可说是历史只是相似而非相同,或者说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但是太过玄妙的哲学思辨对于投资实践并无太大指导意义,我们还应更为务实的转向投资方法论的思考。未来,更多是在演绎,而非历史重演。从投资模式角度,我们应该放弃“一招鲜、走遍天”的想法,反而应该思考不同投资模式所适用的条件,做到因地制宜,而非教条主义;从投资情景角度,我们也应放弃动辄复盘的念头,如果只是不断归纳,难免就会刻舟求剑,反而应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基本的经济规律,提出逻辑严密的推理。

 

而且,未来本身也具有极大的复杂性。1872年,李鸿章谈及时局时曾说中国处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被认为是十九世纪中国人看世界眼界最高、看得最远的一句话,所谓三千年未有,指的是自西周开国到清代,即使经历那么多朝代更替、那么多外族入侵,但都不能和当时的变局想比,因为这是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冲撞、自命天子沦为世界弱势的落差,而非传统“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套路。面对投资,我们时刻面对的局面虽然不至于如此复杂,但的确不能适应性预期的线性外推,指望能从后视镜中窥见未来。另外,如果结合混沌理论(或曰蝴蝶效应),即使极小的扰动就可能导致相差巨大的结果,未来本身可能就是不可预测的,那么问题就会更加复杂。

 

因此,面对未来、面对市场,我们应有谦逊之心、敬畏之心,应对胜过策略、倾听强过预测。即使做个预测者,也应放下傲慢的姿态、维持开放的心态,而非坚守执拗、一意孤行。悲观而言,我们在一步一步的走向不可知论,但是回顾过往,历史重来就没特别相似过,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天都是新的历史!典型如李鸿章等人面对的晚清危局(很多人还是天朝自大的心态),1929年的金融危机(很多人还是亚当·斯密的忠实信徒),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很多人还是冷战思维)……如此种种,真正的智者,更应直达本质,并能摆脱过往约束,从而得出更具前瞻性、建设性的洞见,而这也是我们持续努力的方向。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