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可转债&活期通 基金经理王瑞海
救市之后
从6月15日开始,A股便开启接连暴跌的模式。虽然监管层密集推出多项救市措施,甚至祭出暂停IPO发行、央行为证金公司提供流动性支持等大招,但仍难以遏制住市场恐慌的情绪和下跌的步伐。截至7月6日,上证指数在15个交易日里跌去了26.91%,其中跌幅超过5%的交易日有4个。中小盘指数跌去33.08%,创业板指数跌幅高达36.05%。据初步估计,市值损失超过20万亿元。虽然政府为主导的各项救市措施还在陆续进行,市场也在逐步恢复理性,但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却是很多人一直关心的问题。
首先,20万亿的资产损失,一定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平衡,平衡的方式无外如下几种方式:一是股市恢复上涨,这也是所有市场参与者所共同期望的,但大家也都知道,短时间内回到原来的高位是不太可能的,休养生息要多方努力,是需要时间的;二是证金公司的平准资金,这也是近几天来市场在做的,发短期融资券等等方法筹集资金就是明证;三是央行的支持,央行承诺提供流动性支持,这是当前市场最大的心理支柱;四是其他类资产变现或通过其他方式变相流入资本市场,特别是以寻求低价筹码的资金,这是相对较长期限的过程。
与此同时,以上这些做法会遗留一些问题。一是实体经济受到挤压,本来用于实业的资金,被抽调过来救市,无疑对实体经济是有冲击的,比如各大上市公司的股票回购等等;二是凡有市场定价的资产价格,或多或少地都要受到影响,本来准备在股市赚了钱买房买车的,计划推迟或取消。押房押车炒股的就更不用说了。这样包括房地产市场在内很多细分市场的资产价格都要受压,只不过传导需要一个过程,同样也需要时间。
有人会说,我们有“央妈”,有她提供充足的流动性。这也是这次危机最关键也最不好操作的环节。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最大区别就是经济资源的配置主体不同,市场经济是由负责任的各个市场参与主体自行决定配置方向,而计划经济是一切由政府说了算,二者孰优孰劣已经有了定论。这次救市当中的一些非市场化的做法已经引起了非议,救急可以从权,但成为常态则是对市场经济的伤害,社会退步是谁也不愿看到的。既然是市场经济,则央行的操作就极具技巧性。操作不及时,流动性出现问题,各类资产价格陷入通缩的泥潭,步日本的后尘,是最坏的选项。急剧放水,就是重回2008年四万亿刺激的老路,造成房价飞涨,甚至出现恶性的通货膨胀。
个人感觉,央行仍会像过去一直强调的一样,采取中性的货币政策,精准调控,不会采取进一步的救市措施。
是进亦忧,退亦忧,让我们拭目以待,看中央政府的组合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