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价值ETF&券商ETF&宝丰债 基金经理丰晨成
“价值”的回归
7月19日上证180价值ETF(510030)净值创历史新高,作为国内第一只价值风格的ETF产品,成立以来14年间取得了年化6.23%的稳健成绩。大盘+蓝筹+价值风格定义的这只基金与其他年度冠军基、翻倍基相比显得不太耀眼,然而翻看其历年的表现能发现它绝对收益与相对收益兼具,过去10年间有7年取得了正收益,另三年的同类排名均在同类15%以内且远优于沪深300指数。
价值ETF的“稳健”特征,主要是有几方面的原因:
1、低波动股票在市场剧烈动荡、小市值股票急跌时抗跌。大盘的市值风格,使得指数的年化波动率在13%左右,在所有中信一级行业(30)中波动率仅次于公用事业和银行,在弱市中更易获得相对收益。
2、指数成分股中银行行业占比约40%,其次是保险(13%)、建筑(7%)、通信(5%)、石油石化(5%)、煤炭(5%)。在市场弥漫悲观情绪,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价值股成为权益类资产投资者的避风港,成为稳定宽基指数的“定海神针”。
3、低利率环境下市场对于低估值高股息板块的投资偏好。从美国价值股的表现来看,其与债市的联动效应比较明显。利率的变化直接反映到价值股的超额收益变动上。股市与债市的联系不仅限于资金面的流动,作为大类资产比较的纽带,价值股估值水平和股息率与预计将会影响其相对表现。在股价变化上呈现出更紧密的相关关系。预计未来国内市场的价值股也将会越来越体现出类债的特征,
今年在宏观面临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市场波动之下,公募基金持续偏好价值风格,卖方统计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对价值板块加仓4.2个百分点。事实上,防御因子与价值因子及红利策略有较多重叠。不过相关策略并未达到拥挤水平(公募对价值板块的持仓比例离历史高点还有47个百分点的距离)。行业层面,煤炭和银行板块虽然在过去的数个季度内获得公募加仓,但仍然处于低配状态,其中银行仍是最为低配的板块。这说明投资者意在羸弱的宏观背景中寻找确定性的行为,使得资金涌向的银行等高分红、防御板块今年以来大幅跑赢市场。但这并不意味着投资人看好银行的基本面,银行的净息差、资产质量,以及相应的每股收益、股息可持续性都会受到宏观因素的影响。股市当前面临缺乏增量资金的窘境,唯一的流入则主要来自险资,伴随着国债利率的下行(1年期国债收益率已跌破1.5%),A股银行的5-6%股息,或H股银行的7-8%股息对内地投资人十分具有吸引力。
数据来源: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