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海外中国成长基金 基金经理周欣
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持续
2015年4月复活节假期之后,港股市场迎来了一轮久违了的全面上涨。短短四天之内,恒生指数大涨10%,恒生国企指数大涨14%左右。其主要原因是A股市场此前连续大幅上涨和港股估值洼地效应显现的综合作用。去年11月下旬,中国人民银行降息,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带动大量资金涌入A股市场,股市的赚钱效应带来持续不断的增量资金,再加上股市中杠杆的使用所带来的资金放大效应推动A股市场不断创出多年新高。截至4月上旬,上证指数已自年初以来上涨了25%,创业板指数自年初以来上涨60%以上,而此时港股市场与年初相比基本持平。而港股总体20倍以下的市盈率水平相比A股创业板动辄六七十倍的估值也显得十分便宜。此时中国宣布允许中国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投资港股以及开放大陆保险公司投资香港创业板,引发市场关注港股与A股的显著估值差异,带动了4月份的港股上涨。
然而经过短暂的一轮上涨之后,港股大盘指数至今一直保持平盘整理。与A股市场之后的持续上涨形成鲜明对比。究其原因,一来港股市场传统上以国际机构投资者为主,他们在中国经济增速下行趋势延续的环境下,对在港上市的中国公司盈利增速下滑的前景比较担忧,因此对此轮上涨参与有限;二来这次实际流入港股市场的大陆资金尚不充分,虽然法规目前允许大陆公募基金通过沪港通参与港股投资,但是现存的公募基金必须修改基金契约后方能参与,而且A股基金经理对港股市场不熟悉,初期投资只是以试水为主。而且沪港通中允许大陆投资者参与的港股范围限于香港市场中的大中市值公司,相比估值差异更大的中小市值公司对大陆投资人相对缺乏吸引力。
展望后市,在A股牛市热炒情绪持续并且两地股票估值差异进一步拉大的环境下,港股市场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有望吸引增量资金流入香港,推高股票估值。A股市场是一个典型的散户为主要投资主体的市场,自去年下半年以来牛市的赚钱效应不断吸引散户新的增量资金入市,追捧流行投资主题,追涨杀跌,忽视企业基本面分析,炒作风气炽热。近期新增股票开户数以及股市日均成交额都创出历史新高。但是,自去年牛市行情启动以来,A股创业板已上涨180%,上证指数上涨140%,巨额涨幅累积了巨量获利盘,高处不胜寒。同时在炽热炒风推动下,60-70倍市盈率在A股中十分普遍,明显脱离了公司基本面的支撑。监管部门也开始不断警示投资风险。在此环境下,理性的投资人可能选择了结部分A股头寸,转而投资表现落后的港股市场,既可以享受A股牛市的溢出效应,又可以适当控制投资风险。近期管理层宣布或酝酿中的个人境外投资便利化措施都可能成为引发港股投资热情的催化剂,比如近期宣布的大陆香港两地基金互认的规定,酝酿之中的深港通,以及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计划等等。我们判断,港股市场中外资机构投资者研究相对不充分的中小市值股票可能成为价值发掘的重点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