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至06月28日 第957期

基金经理札记

第三产业&科技先锋&稀有金属增强         基金经理庄皓亮

基金经理札记

 

站在年中回顾2024上半年的A股走势,有些五味杂陈。在经济弱复苏的背景下,市场呈现出鲜明的大盘价值风格。虽然说年初笔者也认为大盘会处于一个震荡区间且价值风格占优,但今年市场的极致演绎依然出乎了预料,特别是春节前的小微盘流动性危机依然历历在目。

 

这场“量化灾难”中,很多机构产品面临强制清盘,从而形成了小微盘的踩踏行情,这在A股历史上也是极为罕见的。一季度的波动率急剧放大也是今年最印象深刻的市场体验。记得在小微盘下跌最多的那几天,有多位私募同行表示数年积累毁于一旦,这在行业内也并非个例,市场的残酷之处可见一斑。业内有一句俗话:“最重要的是留在牌桌上”,这次的事件也再次提醒笔者“风险”两字的份量。

 

市场是波谲云诡的,风险管理永远是投资前的必备考量。同样的,宏观经济上的防风险化风险也是当前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当下的宏观经济看似迷雾重重,实则主线依然是非常清晰的。过去几十年依托于地产债务扩展的经济发展需要模式转型,科技方面在西方制裁下需要自研自强,这都是无可辩驳的必须选项,也是关系着未来中国发展的最重要事项。诚然这个过程中会有阵痛,也会有一些悲观的声音,但笔者认为正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依然是当下最重要的事。“固本培元”的顶层表态也充分反应了当前的形势判断:在力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尽力为经济转型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落实到市场中来,上述形势的判断也基本反应到了上半年的投资脉络中,一方面市场在这个转型期对“稳定”的极致追求造就了红利类资产的一骑绝尘,而另一方面,代表新质生产力方向的泛科技方向依然是有足够的关注和资金追逐,如AI中的光模块、低空经济、车路云一体化等等。笔者认为在当前的宏观环境下,也应该顺着这两条线索来搭建后续的投资框架。从“稳”的角度出发,与其说是纯看红利,倒不如应该更关注企业长期盈利的稳定性,下半年的“稳定资产”投资也许会经历从纯看股息率到看长期自由现金流的逻辑扩散,一些行业格局稳定、资产开支有限且FCF长期稳定的公司或许会成为新的资金宠儿。这些公司往往会集中在传统格局稳定或央国企类垄断的细分行业中,其现金流能力是十分稳定的,因此笔者也长期看好这类“稳定”资产的表现。

 

从新质生产力角度去看,依然会是芯片制造的自研自强和人工智能的全球浪潮两个方向。国产芯片和算力层面会更多依靠国家层面的规划和投资,这是一场漫长的攻坚之战,而人工智能的渗透率提升和新型硬件的普及在当下看来是更具成长性的赛道,而在这其中消费电子这个领域十分值得重视。一方面消费电子在过去几年因经济周期处在去库存阶段,价格和需求相对低迷,同时行业库存进入出清末期且当前估值性价比显现,更重要的是AI+引领的新一轮硬件创新正在路上。无论是类XR设备的新品迭代亦或是头部厂商纷纷宣布的AI手机规划,都预示着新一轮创新周期的到来。未来几年的科技方向投资中,AI硬件或许是接棒算力的一个重要方向。当前市场是一个存量博弈市场,在宏观环境充满不确定的背景下,笔者认为“稳健类资产”和“新质生产力”依然是下半年投资的主战场。这也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关切,也关乎整个国家经济转型的进程,就让我们拭目以待。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