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18日至03月22日 第946期

基金经理札记

大健康                         基金经理齐震

基金经理札记

 

在经济发展与疾病谱变迁的背景下,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是医药企业价值的最大体现,创新研发也就成为了医药行业发展的核心主线。医药作为强监管行业,同时有医保作为行业最大支付方,我国创新药产业发展与国家医药政策变革息息相关且互为因果。2017年《关于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的意见》颁布,“创新36条”的强政策鼓励带来了我国创新药研发与投资的蓬勃发展;但以PD-1为代表的热门靶点“内卷”,不仅造成极大的研发资源浪费,也引发了行业对同质化研究的反思。2021年《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对我国创新药研发“内卷”进行纠偏,通过对临床试验设计与患者招募提出更高要求,鼓励药企布局研发“Me better”和“First in class”新药。目前,我国创新药热门靶点的同质化研究虽仍有存在、但改善明显,而在公司调研中也能明显感受到,研发顺位、差异化布局已经成为药企研发的重要考量。而经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创新药研发虽然与欧美仍有差距,但在以ADC、细胞基因治疗、双抗/多抗等为代表的细分赛道领域,已经表现出国际竞争力,海外授权数量与授权金额都屡创新高。

 

当创新药“供给侧”得以优化与出清,“需求侧”问题成为更多人关注的焦点,比如创新药进院速度、医保支付价格等。市场准入方面,虽然创新药国家医保谈判已经常态化,但目前国谈创新药进院情况并不好,根据RDPAC数据,截至2022年6月底,多数2021年国谈肿瘤药的重点医院进院率约20%-50%,三级医院进院率约2%-14%;因此,国谈创新药进院的改善空间非常大。近期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开始明确药事会召开时间,加速医保谈判创新药进院;随着更多省份政策落地,我们有望看到更加陡峭的创新药放量曲线。医保支付方面,过去几年,我们其实已经能够明显看到医保对创新药支付的倾斜,从最初医保谈判的“灵魂砍价”到目前医保续约规则的明晰化与可预见化,创新药年支付金额天花板在抬升,续约价格降幅在收窄。此外,监管层也在探索给予创新药支付更多支持,比如设立创新药补充支付专项基金、完善商保支付体系、创新药豁免DRG/DIP考核等;我们难以预测这些政策的落地与否与落地时间,但监管层对创新药产业链痛点的洞悉与深刻理解是非常明确的,而每一项政策的落地都将是对创新药产业发展的极大鼓励与边际改善。

 

无论是从产业发展趋势,还是从国家政策鼓励,创新药都是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中长期主线。我们医药团队将积极挖掘创新药产业链投资机会,力争为基金持有人创造更好回报。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