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华宝行业精选基金 基金经理李卓
逆向操作
1970年以后,西方发展出了有效市场的假说。大多数时候,人们认为发达的资本市场基本属于半强式有效的状态,也就是说市场价格已经处于反应所有公众信息的均衡状态。很有趣的事情是,也有学者对A股做了实证检验,但却得出了各种各样的结论,从弱式有效、半强式有效到强式有效几种情景都有。好吧,可能是因为学者们选取的样本、时间周期有些差异。
达成有效市场需要一些前提,比如忽略摩擦成本、信息充分以及投资者均为理性人并且知识充分等等。事实上,这些条件都是难以逾越的障碍,从而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假说的实现。如果市场并未时时准确地对公众信息和预期做出了反应,那么,恰当的分析和预判就是能够创造价值的。
感觉上证券研究和投资似乎是个专业的领域,影视中也总是出现忙忙碌碌、呼风唤雨、故作深沉般的专业人士形象,机构投资者确实各有其有自身的投资哲学和交易风格。但是既然同场竞技,又没有每天36个小时的时间,个人投资者何必时刻与之较量高下。未必只有专业机构投资者一样才能获得超额收益,因为证券投资也是身边的事。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是群体生活环境的综合体,每个人都能从身边感觉到基本面的东西,也能感觉到技术面的东西。
前些年牛市时,大街小巷、商场办公楼、电梯地铁中,到处都是讨论股票的声音;市场成交量屡创新高,人均股票财产占比也不断提升。但是,那个人声鼎沸的阶段真的不是最好的介入时期,市场的上涨很可能已经渡过了拥有最大加速度的区间,股票分化愈演愈烈。此时的投资受益很容易昙花一现,落得曾经纸上富贵。
相反,回想起来最好的投资时点总是在股票无人问津时。2014年的上半年,股市的成交量再次收缩,各种A股股票产品发售进入冬天;大家也都可以感受到股票资产占家庭财产比例的不断降低。或许这意味着较长期机会的来临?投资可以想办法更加轻松些和简单些,从观察身边情绪入手,逆向操作是个不错的办法。
只是相对轻松的投资需要足够的耐心。买入时点和持有时间是投资者面对的两个挑战。择时很困难,巴菲特建议我们吃鱼要吃中段,未必抓住全部头尾才算成功,但至少也要避免直到群情激奋时才如梦方醒。持有周期是逆市场情绪投资需要克服的心理障碍。坊间常感慨左侧投资的心理压力,而牛市中市场的波动往往也很剧烈。在高效的市场中除了那些依据模型高频交易的策略外,或许以更加轻松的心态、与股市更远的距离更容易保证足够的理智。
其实华尔街有个技术指标,根据共同基金的仓位决定反向操作动作,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收益。有意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