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宝康灵活配置 基金经理季鹏
沪港通不是反弹的本质,未来仍看经济本身
最近市场的反弹,沪港通的确是触发因素之一,但是指望外国人来解放国内股市,恐怕这种想法并不现实,真正决定A股长期走势的仍是国人自己。
本轮行情的宏观背景
沪港通早于4月10日就获得正式批复,然而当时的市场反应较为平淡,在短期的反弹之后迅速复位。而本轮7月下行开始较为凶猛的反弹,则有着较强的宏观经济背景支撑。
4月10日沪港通批复,其影响近乎一日游,而当时的经济背景也确实惨淡。一季度开始房地产下行的压力开始加大,同时基建在2013年下半年的高企之后开始回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消费也在反腐声中节节败退。由于资金需求的疲弱,市场利率开始回落,尤其是短端利率快速下行;与此同时,银行将大量贷款额度用于非标转表,信贷供给明升暗降。在面临经济快速下行压力的同时,有两个迹象值得关注,第一个是一季度登记失业率上升,表明经济增速已经低于潜在增长率,第二个是信用风险频发,超日债违约、信托刚兑、私募债违约一时成为市场关注的核心。可以说,沪港通是在市场对经济的担忧中推出的,它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理会。
而到7月份开始,沪港通突然就开始成为一个市场的重要逻辑了,由其是当6月份的经济数据公布之后。在经济面临显著下行风险之时,政策照例按捺不住,4月份首次定向降准,6月份二次定向降准,6月底完成10000亿PSL对国开行的注入。随后我们看到的是6月份数据环比和同比的双双改善。当月我们也看到了信贷数据放出天量,新增信贷1.07万亿、社融规模1.9万亿。此外,市场之前一直关注的房产销量和投资增速双双出现反弹。于是全球资金开始涌动,7月初开始港元兑美元汇率频频涨停,港股红筹股开始涌动,随后便是裹挟着经济预期的沪港通逻辑发威,周期、蓝筹迅速拉升。
那么,复苏真的来了么?
复苏真的来了么?
7月份的数据对于复苏预期来说,显然是当头棒喝。需求方面,投资、消费的实际增速继续下行,港口吞吐量数据显示海关统计的出口数据包含了资金流动的因素。三大需求无一例外是不行的。市场关注的房产销售再次“不争气”地从0增长回落到-16%,价格也在继续回落。短期视角来看,去库存仍然是短期的核心因素,无论是中下游的工业库存,还是房地产的库存,都需要一个深入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要么是一个价格快速下行的调整过程,要么是一个价格稳定但持续较长的调整过程,无论哪一种路径都不会带来复苏。
显然,政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最近在政策面我们观察到了一些变化。首先,信贷领域并没有对6月信贷的超量投放安之若素,而是在7月份进行了严厉的对冲。而且房地产的放松的确是非常明显。其次,在各个宣传领域加强了对于“新常态,新征程”的宣传,预期调整显然从以往高速大家增速还可以稳住,转向了高速大家经济增速中枢的下降,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外资会改变我们的市场么?
在沪港通的热烈讨论中,不少人说到外资对于我们资本市场治理结构将会产生的改善。然而,我们认为对于这种观点需要审慎对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外资永远是本土资本市场的少数,他们的偏好是少数的偏好。
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很难寄希望于外资,而更需要国内资本市场制度的规范。无论是市场的波动问题,还是估值的问题,与市场现行制度都有着深刻的联系。寄希望于洋人来解决问题是不现实的,相反,“洋人”很可能正是将问题放大的人。无论是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英镑危机、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还是欧债危机,都有跨国资金的影子。跨境投资者宁愿通过本土资本市场的问题去逐利,也不会去解决问题。问题的解决只能靠我们自己。
前一阵子,市场上流传着一个关于刘秀、王莽时期的故事:王莽发精兵42万攻击昆阳。昆阳守军仅9000人,岌岌可危。众将欲弃城南下荆州。刘秀劝勉诸将坚守,自率13名骑兵乘夜出城,赴定陵、郾县调集援兵。随后驰报昆阳:“太常偏将军刘秀率300万援兵不日就到!”昆阳守军闻之,军心大振,无不以一当百,大败莽军。沪港通虽然是强心剂,但强的终究是9000守军。如果守军失守,怕是300万援兵也不会再来了。
到底什么才是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
既然我们需要的是仍是国内投资者对长期前景的信心的稳定。那么在未来经济复苏并不稳定甚至波动的背景下,那么我们真正需要的对未来政治和经济前景的稳定预期,在这一点上,下半年的确或许在这方面的确给与我们了一些稳定的预期。虽然沪港通不是解放军的到来时刻,但是政治清明的预期和越来越多的经济改革举措是可以扮演“星星之火”的,只是股市春天的到来不会一蹴而就,大家不妨慢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