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收益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冯刚
在困境中寻求跨越
中国经济告别了多灾多难的2008,走进了2009年。虽然今时的世界被笼罩在金融危机、经济衰退的氛围内,但人们在辞旧迎新中依然对2009年抱有无限的期望。不过,站在新年的起点上,我们必须正视当下的困境,并且洞察跨越困境的机遇。
洞察困境中的机遇首先需要理解我们当下遭遇的困境的由来。危机最早始于华尔街并迅速蔓延至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实体经济。但一直到08年三季度,中国才发现这场危机并不但是外国的危机,中国也早已深陷其中,所谓“覆巢之下难有完卵”。已有不少有识之士指明这场全球金融经济危机根本上来自于全球经济的严重失衡,美国在实体经济层面通过过度负债维持高消费高投资,政策上辅以长时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美国由此经历了二战后最长时间的繁荣和稳定,世界因此受益。
得益于及时的改革开放,中国也是上述美国主导的世界繁荣的最大受益者之一。经过30年的高速成长,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与美国高消费高负债的模式相反,中国正是以高储蓄,高投资,出口为支持。两个国家同时处于严重经济失衡之中,但曾几何时,两者之间以互补的形式维持着稳定。
但这一互补的局面注定是不稳定的,中国经济在巨大的成就背后是严重依赖对外出口,内部经济发展依赖投资且粗放。应当看到,即使没有这场全球范围的经济金融危机,中国靠出口支撑的投资型粗放增长模式本身已经难以为继。虽然政府从本世纪初开始就屡屡提出中国必须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但是现实是在经济形势较好时,这种调整却因压力和动力不足而显得比较缓慢,时至今日,外部环境急剧恶化,使得中国经济本被掩盖的问题迅速显现并加剧,也使得我们本可能进行的主动调整变成了被动应对。
对中国而言,当下的困境的意义在于它使得我们调整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大大加深,政府的决策者们需要明辨在这场全球经济失衡酿成的危机面前,经济增长方式转型是中国实现跨越的唯一机会和选择。由此我们应该看到,目前政府推出的种种经济刺激计划,虽然是应及时之需,但短期的刺激其实在经济趋势面前只是螳臂挡车,政府需要下更大的决心为病中的中国经济治本。
对于投资者来说,更应该看到困境中的机遇甚至是跨越困境后的愿景。困境中勇于接受变革,积极寻找新的增长点的企业往往在危机中积累了下一轮发展的能量。经济的起落是世间常态,而优胜劣汰也是发展的规律,中国经济调整的方向实质是明确的,即:依赖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内需市场启动、服务业占比提升。长线的投资机会与方向实质也就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