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6月16日至06月20日 第514期

基金经理札记

 

华宝先进成长&华宝新兴产业   基金经理助理陈乐华

 

读投资大师书籍有感

 

大部分从事证券投资的人都会去阅读很多关于投资大师的书籍,我作为这个行业的一个初入者,也同样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大师们的成功之道和经验总结。于是,利用业余和出差在航班上的时间,我也把许多耳熟能详的投资书籍陆陆续续的通读了一遍,其中包括利弗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格雷厄姆的《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巴菲特的《致股东的信》及他人所著的《滚雪球》、彼得林奇的的《成功投资》和《战胜华尔街》、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安东尼波顿的《成功投资》、马克?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等等。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很喜欢读书的人,但居然能把这么多书读完,让自己不得不感叹那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在航班上看书则是满足这种兴趣并打发无聊时光的最佳选择。

 

这些大师之中,有擅长做空的,有擅长价值投资的,也有擅长成长股投资的。通读完他们的作品,我们的确可以从他们的身上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这些经验的局限性。除了一些与生俱来的天赋和勤奋刻苦之外,他们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有其特殊的时代背景。我们可以钦佩利弗莫尔那种敏锐的市场嗅觉,但却不能像他那样去“裸卖空”;我们可以钦佩巴菲特那种严格恪守投资边界的性格,但如果我们也像他那样不轻易碰科技股,那我们就将在A股市场错失太多的牛股。我们也不能像巴菲特那样总是在众人恐惧时买入一家好公司并持有十年以上,因为在A股,十年以上的牛股少之又少,十年之后股价遭到腰斩甚至回到原点的公司倒是有很多。况且,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说,某些股票买入后等待其开始上涨的时间可能比买这只股票的人从业时间还要长,没熬到头就可能已经下岗了。可能是因为同样身处公募基金的缘故,在读到彼得林奇和安东尼波顿的成功经验总结时,很多地方都有共鸣,甚至忍不住要拿笔划上一些记号,做一些笔记。但是,我们却不能学林奇一样,在组合中放上上千只股票。如果不是其从业期间正好赶上市场的牛市,我们很难想象持股如此分散的投资组合能有多少超越市场的收益。

 

投资是一门科学,但很多时候更像是一门艺术。投资领域永远不会出现类似自然科学中的公理和定理,但作为投资界的大师们,他们的过往经验却会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光凭生搬硬套这些经验不会让我们成为一个投资大师,只会让我们成为投资领域的赵括,仅会纸上谈兵,最终业绩惨不忍睹将是必然的结局。除了借鉴前辈大师的经验之外,我们依然需要不断地通过投资实践来磨练自己的心智,积累和总结属于自己的经验和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

 

投资方法既然是一种经验的总结,那就没有好坏之分,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才是最好的。如果在未来的投资生涯中,我们能够博采众长,并且通过自己的投资实践而逐步形成的一套投资方法取得了优异的长期业绩,那我们就是成功的,我们的投资方法从某种程度上也是值得后来人去借鉴的。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