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上证180成长ETF 及联接基金&中证100指数 基金经理徐林明
量化投资的体会
同行间交流,模型的有效性是大家常会讨论的问题。量化投资会碰到的困境是:模型研发、回测实证、样本外检验等研究环节的结论非常好,超额收益率高、稳定性强,信心满满得把模型投入产品运作,但初期结果不如人意,压力出现,信心动摇。任何策略和模型都会面临阶段性失效问题,如何面对和应对模型回撤是量化投资实践中比较关键的环节,下面谈谈我们的业务体会。
(一)数据是否有问题?
数据是量化模型的输入变量,数据质量会直接影响模型结果。量化模型中可能会用到宏观数据、财务数据、行情数据、估值数据、预测数据等,数据检查是比较重要的环节,当然也是比较技术和枯燥的工作。在模型阶段性失效时,首先需要重新检查数据,当然不是简单的检查。比如:去年上半年,应用多因子选股模型时可能都会面临白酒、工程机械和煤炭等行业选股的困境,行业基本面的拐点使得行业内公司的盈利出现趋势性改变,使得以往的盈利趋势不能持续,而研究员并未及时更新盈利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如不做数据处理,结果自然不理想,但模型可能并没问题。
(二)模型背后的逻辑是否有问题?
模型只是结果,更为重要的是模型背后支撑的投资思想和投资逻辑,单纯基于数据统计和挖掘的模型常会面临样本依赖的问题。理解模型背后的投资逻辑是模型面临回撤时能否坚持的关键。碰到模型阶段性失效时,需要思考模型背后的投资逻辑是否有问题,这是解释模型回撤的直接角度,找到模型回撤的原因,同时也是后期是否要坚持模型的主要决策依据。
(三)市场的宏观环境是否发生变化?
投资策略和模型有其适用的市场环境,投资界和学术界有众多成果和经验。对于市场运营环境的跟踪和分析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在模型回撤的情况下,是需要考虑的方面。比如:去年市场中,成长和趋势因子有效性高,虽然有投资者偏好的因素,更为重要的可能是中国经济转型在资本市场的结构折射。而今年市场中,我们看到反转因子的持续效果,有宏观经济稳增长的大背景。
市场对于量化投资和主动投资的区别有很多讨论,应该说两者各有优劣,同时有更多相通之处,本质都是投资,量化投资在实践中需要从主动投资经验中寻找逻辑和线索,也需要从基本面变化寻找模型解释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