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动力组合基金 基金经理刘自强
凭啥瞧不起咱大妈?
4月12日黄金大跌,中国诞生出了两个新种族——中国大妈和黄金专家。
无数专家兴奋地不睡觉,天天计算大妈们的购金成本、宣扬黄金无用、预言金价将暴跌到2000年,就好像他们真的自己做空赚了钱一样。
一说起黄金的价值,无用论者立刻会搬出他们的大神,巴菲特老爷爷,来述说:黄金不产生利息,只是一块残留着货币幻觉的金属块!可是,我必须要说,巴菲特可是炒过白银的哦!而且黄金是有利率的,伦敦市场一直有拆借利率公布的!最后,黄金的主要用途是首饰用金,属于奢侈消费品,你不能说首饰不能吃就没价值吧?否则的话,如果天气适宜,服装也是没有价值的,怎么没看到有人满大街裸奔呢?非但没人裸奔,还有大把的人要买上万元的Burberry风衣呢!你说这又有什么价值?
我认为,黄金的价值体现在不健全的法币体系下价值尺度和冗余财富存贮的功能。从本质上讲,人类社会从来没有出现过一种完美的货币。法币具有天然的过度投放的冲动。而黄金或者时下流行的比特币只是避免了过度发行,却依然没有自动适应社会总需求的机制。所以,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需求迅速膨胀的过程中,金本位会产生供应不足的紧缩效果。而在经济低迷时期,法币则有制造货币幻觉的扩张冲动。这一背景决定了,只要完美的货币没有诞生,在法币体系下,黄金就一定会有一种天然形成的对法币的抵抗作用。而在联储三轮QE之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了竞争性贬值和宽松的竞赛,美国所号称的退出QE,最多也不过是停止资产负债表的高速扩张,根本不可能系统性的削减资产负债表。因此从长期来看,黄金的价值依然是向上的。
但是,价值向上并不一定意味着不会有价格的下跌。应该说黄金过去几年的上涨确实已经透支了价值,有些超涨了,现在出现回调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如果黄金是一种理想的价值尺度,那它的合理价格就应该与多数商品的价格维持稳定的比率。一个非常好的比较基准是2000年,那时候是绝大多数大宗商品和贵金属的长期底部。如果以那时候为基期,全球过剩最严重的铝价是当时的2.6倍左右,所有的粮食产品在芝加哥期交所的价格是3倍左右,具体到我们生活中,大米大概是2倍出头,猪肉差不多是3倍。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商品,也是涨价幅度较小的。而黄金作为奢侈消费品,同时也是社会冗余财富的蓄水池,它的价格上涨应该高于这些商品。即便就以3倍为标准,按照2000年280美元左右的均价计算,黄金的合理价格应该在840美元以上。如果再考虑全球颇不乐观的法币投放趋势,以及黄金的生产成本,我个人认为,1000左右的金价就已经是很合算的交易了。大妈们的买点,无非也就是稍微贵了一点而已,如果是自用的首饰,不是也挺好么?
黄金的价格在连续两年形成头部后,势必不会轻易结束调整的过程,但其空间一定不是当下一些专家们所说的那样,深不见底。对于中国大妈们来说,或许买到的不是一个绝对的底部,但在连年飞涨的物价面前,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本能的智慧呢?当年那么多看空房价的专家们,与省吃俭用买房的大妈们相比,又是谁更高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