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灵活配置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季鹏
从“无所不为”到“有所不为”
过去三十年是金融世界急速发展的三十年,各种投资产品光怪陆离般地登场,也催生了各种不同的投资风格和方法:有能独立于恐惧和贪婪之外、只买好公司并长期持有的巴菲特;也有轻视大势、长期只买成长股的彼得林奇;也有对国际宏观走势异常敏感、擅长宏观投资的索罗斯;更有由西蒙斯和埃克斯两位数学家创办的大奖章基金,坚持数理统计为基础、完全以数学模型进行投资。在谈及这么多成功案例的时候,无不让人心生向往、热血沸腾;但问题在于越是看似简单的道理,越是难以遵从、难以复制。先不用说那些专业的数学模型多数人无从理解,就连巴菲特的“在别人恐惧时贪婪、在别人贪婪时恐惧”也是对于多数人而言是多么的“知易行难”。
专业投资应该有比较清醒的知识范围,谈及原因,大致有二:第一、知识范围的边际是一个无限扩张的圆,圆内是认知和了解的范围,圆外是未知领域。这个圆越摊越大,不了解的范围就越来越大。第二、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处在信息爆炸和急速传播的现代社会,专业分工越来越明确,每个专业投资者都是信息的收集、发送和处理者,每个人都只能扮演产业链条中的一环。有些人之所有能成为投资大师,并被人尊重推崇都是源于其对自己本人优势和投资边际的坚持,有个性也有共性。有以下几个共性可供参考。
第一、了解自己。每个人都有擅长的专业和投资风格。不了解自己的优势所在,而要从事自己不擅长的事情效果可想而知。要巴菲特去从事索罗斯的工作恐怕也是不能胜任的。此外,了解自己的风险偏好和性格特点对具体投资决策非常重要。
第二、目标明确和方法正确。任何具体投资的起点都应该在入场之前确定了目标:为什么而买?上涨的原因?打算持有多长时间?退出的时机?可能的风险?此外,就是特别重要的:在市场出现不利情况之下,如何处理?坚持还是放弃?目标明确之后才是如何实现目标的方法。当然,方法是要和能力相匹配的,适用于亚伟哥的投资方法就不适用于多数专业投资者,至于散户想学就更是痴人说梦。好的方法是首先应该是长期在概率上讲可以成功的,并且在可以操作的范围之中。举个最简单的方法,基金普遍适用的分散投资,在多数情况下就非常不适合个人小额投资者。
第三、匹配于此类投资方法的投资期限。其实,时间的价值非常重要。很多人有很好的想法,很好的方法,但都失败于时间。以银行的投资为例:2012年12月至今,最好的投资莫过于银行,但是能经历过此前三年无尽下跌的人却寥寥无几。很多人都喜欢事后总结和后悔,但是时间倒退半年,又有谁能买银行吗?能买在上涨之前的人毕竟凤毛麟角,如果三个月不涨,只拿银行等待上涨能做到吗?所以,银行的钱原本也不是好赚的;史玉柱是可以羡慕的,但是不容易学。
此外,所有的投资大师都是洞悉人性的高手,并能利用盲从社会无意识的人性特点来逆向操作,但能做到这一点是多么难。周期研究的本质应该是洞悉经济社会周期性出现的恐惧与贪婪;专业投资者可以通过各种经济指标和股市的量化方法来洞悉这种内在变化,但是这些操作本质上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非常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并能长期坚持是需要认真思考、长期磨练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