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中证100 & 上证180价值ETF及联接基金 基金经理徐林明
时钟的指向
回顾过去4年资本市场表现,不经意间,各年度表现最好的大类资产经历了一个轮回,2009年的股票、2010年的大宗商品、2011年的现金、2012年的债券,期间中国经济恰好经历复苏、过热、滞涨、衰退,投资时钟的资产配置结论再次奏效,不得不佩服经典的神奇。
2004年,美林证券利用1973年4月至2004年7月美国市场超过30年的数据统计发现,经济周期和资产配置、行业轮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并将这一结论归纳为“投资时钟”。美林投资时钟通过将经济周期按照实际经济增长相对于潜在经济增长的方向,即“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的方向划分为4个阶段:复苏、过热、滞涨、衰退,分别由“经济上行,通胀下行”、“经济上行,通胀上行”、“经济下行,通胀上行”、“经济下行,通胀下行”构成,这四个阶段的最佳大类资产配置分别为:股票、商品、现金、债券。同时,美林投资时钟体系还提供了各经济阶段的风格和行业配置建议。
结合宏观经济阶段和长周期样本统计分析,美林投资时钟给投资者提供了全新的资产配置决策体系,经济阶段和对应最佳大类资产配置背后的逻辑为越来越多投资者认可,并不断被市场验证,但实践的难点和困惑更多在于经济阶段的界定和判断。回到目前的资本市场,从宏观经济的领先指标来看:2012年4季度以来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发电量同比增速都持续上升,经济出现复苏迹象;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从2012年9月以来持续上升,同时CPI位于低位,经济开始呈现复苏阶段特征。投资时钟的大类资产配置方向正指向股票,去年12月以来的股市表现开始反应这一趋势的变化。
2012年12月以来A股市场的持续上涨开始给投资者带来牛市的憧憬,但经济转型和股市供求关系的现实又让大家纠结,市场总是有分歧,看多和看空者都能找到各自的理由和论据,市场运行背后的投资时钟规律可能更值得我们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