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华宝兴业行业精选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沈梦圆
基金经理札记
上周的上海,台风刚过, 狂风暴雨已止。而同一时刻,在欧亚大陆的另外一边,奥运圣火仍熊熊燃烧,场内竞技正酣,场外评论齐飞,欣赏加吐槽,好不热闹。其中,争议最大的,莫过于本届奥运会的裁判问题了。从跳水到体操,再到自行车和羽毛球,一群原本应该被观众忽略,作为保证赛事正常进行的背景人物,突然被镁光灯牵引到了舞台中央,取代项目本身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不由得令人哭笑不得。
对于裁判定位,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裁判,是体育比赛中负责维持赛场秩序,执行比赛规则的职位或人物。许多国际比赛中的裁判必须从比赛双方的国家以外的第三国中选出,以示独立、公正和无利益冲突。” 独立、公正、无利益冲突是关键所在。裁判本身的立场就是最初始的关键,若失却了”独立”、”无利益冲突”的最根本落脚点,仅仅以道德来约束,“公正”就变成了一种追求,一个过程,而非天然的秉性。
运动场如战场,商场亦如是。对于客户和市场份额的争夺,从来都是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在这里,我们笼统一点,把市场参与者简单划分为两个阵营:国企和私企。
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个人独资企业等形式的企业从无到有,到2011年,大约有1100万家,另外以个体户登记的企业有3600万家,合在一起有将近5000万家,占中国企业数量的98%以上,为新增就业岗位贡献是85%,占据新产品的75%,发明专利的65%,GDP的60%,税收的50%。成就不可谓不辉煌,作用不可谓不巨大。但是近年来,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四万亿的闸门一开,国企顿时财大气粗,资金满溢,理性不理性的投资冲动此起彼伏。而仅仅一年后,中小企业融资难(根据阿里巴巴-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2011年的调查,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企业,50-60%的资金来源是亲戚朋友以及民间贷款,只有20-30%来自于银行以及信用社)、招工难问题凸显,“国进民退”成为既成事实。
原因何在?政策的制定者和政策的执行者,即,这只“看不见的手”,商场上的裁判,对于国企和民企,与生俱来便不是站在一个“独立、无利益冲突”的立场。若在资源完全充沛的年代,企业的经营效率、战略眼光等是真正决定市场竞争成败的因素。但在一个快速发展,发展速度不得不被众多要素约束的社会,要素的分配变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国有企业,所谓的“共和国长子”,在资金、准入等等方面,天然的站在了优势的地位---四万亿的洪流,大部分冲进了国企的蓄水池。
国企发展有着其自身的问题。比如所有权模糊,人员冗员,效率不高等等。但是和中小企业相比,后者的问题才是大问题。因为后者的问题才是生死存亡的问题。作为政策的制定者,我们的政府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公经济36条”、“新36条”等政策层出不穷。但是作为一个大国,政策的执行往往比政策的制定更具备现实意义。国企长期和政策执行者---地方政府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暧昧不明的享受着大量政策红利,一时间,仅仅凭借中央提纲挈领的政策,难以改变现有的格局。从已经开放的领域就开始看出这一点。比如,民营航空企业。民航局允许民营企业参与竞争,但在航线审批上一直相对严格,热门航线被国有航空公司垄断,民营航空公司申请困难。又比如,民营加油站,中石油、中石化一限制供油,这边便举步维艰。
看空中国的声音一直存在,近年来更是越演越烈。诚然,我们的发展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人口红利的渐渐消失,比如前几年超发的货币累计的效应导致资产上涨压力巨大,生产要素价格高企等等。但是我们要看到但是,经济真正的活力,中小私营企业,目前面对的“玻璃门”、“弹簧门”还有很多,融资的来源仍然相对狭隘,它们,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作为政府规范市场竞争秩序而非控制市场本身的角色的政府,应该扮演的是裁判员的角色。但在面对国企和私企时天然的天平失衡,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巨大阻碍。我们的政府,以及相关的部分,如何扮演好一个裁判的角色,仅仅靠宏观政策的制定是远远不够的,对政策的细化、执行,针对性的扶持,甚至对于政府权利的一定程度上的约束,创造一个对于私营中小企业而言,更为公平有效的竞争环境,要走的路虽然很长,但是前景光明。
目前我们所处的经济环境并不乐观。期待经济像08-09年那样V型反转是不现实的,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太过悲观。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我们需要看到,我们的中西部开发仍有巨大空间,我们在改进市场效率上仍有很多事可做,我们还有很多有待释放的政策红利。反应在资本市场中,相应的,总会有这样那样的机遇。努力抓住它,享受它。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