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收益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冯刚
莫畏浮云遮望眼
过去的一周国际市场和A股市场形成了鲜明的反差。这一周,道指上涨11.3%,创下自1974年10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标普500指数大涨10.5%,创下1980年1月来的最大单周涨幅;纳指上升10.9%,为2001年4月来涨幅最大的一周。香港股市同样涨势喜人,恒生指数在周一大跌的情况下,单周上涨超过13%。相比之下,A股明显积弱难返,上证指数在周二创出今年以来新低后,周五也仅仅是勉强守住1700点大关,周跌幅达到4.45%。
那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反差,问题出在哪?我想投资者的主观情绪和他们所面对的客观环境是问题的根本所在。
进入10月以来,A股可谓“祸不单行”,各种行业或公司层面的坏消息接踵而至。10月初公布的9月宏观经济数据再一次警示投资者中国经济在逐步放慢增长的脚步。钢价、煤价、化工产品价格、海运价格一路狂泻,相关上市公司自然难逃一劫。中国平安因为投资富通集团失误导致三季度发生亏损,股价瞬间下了一个台阶。接着中国中铁和中国铁建的巨额外汇汇兑损失导致两家前期异常抗跌的“铁路双雄”股价大幅下挫,就连今年以来被众多机构一致看好的电力设备公司股价也因为一些风吹草动而暴跌。这可能就是A股投资者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必须面对的客观环境,来自宏观,行业和上市公司的坏消息还会接连不断。
任何趋势的改变必然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股市也一样。细心的投资者会发现,左右市场的“利好”与“利空”之间的力量对比,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中,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10月间,“利空”的势力达到了顶峰,市场的分析师,专业或非专业的投资者纷纷对明年乃至后年的股市基本面做出最悲观的假设,海外国家纷纷陷入经济衰退的泥潭,等等。在这最悲观的情形之后呢?经典的投资理论告诉我们,一旦市场对某些不良事件有了预期,股价就已经反映了这些不良事件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反过来看“利好”势力,虽然被“利空”牢牢的压制着,但是“利好”却在不断的积蓄着自己的力量,国内货币政策果断而坚决的放松,积极的财政政策呼之欲出,农村土地政策变革等等对宏观经济都有具体的支持作用。外围股市的走稳,油价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回落,等等。或许这些积极的因素暂时还无法驱散弥漫在A股上空的迷雾,但聪明的投资者不妨静下心来,耐心等一等,看一看。市场的机会或许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