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0日至10月14日 第881期

基金经理札记

 

稳健回报&转型升级                                    基金经理徐欣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投资视角

 

气候变化的概念,听起来距离我们的生活似乎很遥远。但如果说起极端高温天气、油气价格上涨和拉闸限电,相信大家并不会感到陌生。气候变化导致各类自然灾害频发,从干旱、山火到飓风、暴雨,我们的生存环境面临气候变化加剧带来的挑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节能降碳,传统能源行业资本开支预计将长期下行,电力供应存在波动风险。如何把对风险和成本上升的担忧,转化为发展机遇,成为企业生产与居民生活中的重要议题。

 

从资产配置角度来看,全球资产管理行业对气候变化相关投资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海外主权基金、养老基金等长周期投资机构的实践案例中,应用低碳投资策略的管理规模占比增加。国内市场方面,据我们研究统计,与气候变化、低碳转型相关的资产管理产品在整体管理规模中的占比也呈长期向上趋势。

 

我们认为,考虑气候变化的分类方法和投资框架,更有助于挖掘影响行业和公司长期价值的因子,将对传统的行业划分和投资框架构成有效补充。就气候变化的影响趋势和程度而言,行业整体可划分为沉没、转型、中性与机遇四大类。其中,机遇类主要包括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两大方向。

 

绿色经济方面,政策支持与自身技术降本能力成为渗透率提升的核心驱动力。据国际能源署(IEA)测算,在原材料价格上涨、供应链面临挑战的环境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在2021年达到创纪录的2.95亿千瓦,预计2022年将进一步增长至3.2亿千瓦;中国在未来五年内仍然是全球可再生能源的领导者。以基荷能源和集中式电源为主的存量电力系统面临挑战。电网升级改造、储能技术发展与规模扩张、火电灵活性改造等手段,将成为应对系统复杂度提升的有效措施,而在此过程中的价格机制演进与产业沟通协作同样至关重要。

 

数字经济方面,从产业的全球竞争力来看,中国的工程师红利仍具备较长释放周期,产业集群配套优势有望继续保持,用户侧的庞大规模与多样化需求则为产品服务的快速迭代更新提供了坚实土壤。在当前全球局势下,供应链建设与人才队伍培养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基础硬件有望接棒下游应用创新成为中国数字经济新的增长驱动力。

 

应对气候变化与减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共同利益所在,也是我国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结果。长期的发展方向落实到产业推进层面,固然会存在反复,股票市场对这一过程中的噪音又会起到放大作用。但是,我们始终相信,既然发展动能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具备全球范围内的长期必要性,也就不会因为阶段性的外部扰动而迷失方向。绿色经济与数字经济领域的众多优秀公司,通过持续研发创新和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中保持甚至增强了自身的发展韧性,终将体现为股东收益和社会责任层面的多赢。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