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行业精选基金 基金经理助理沈梦圆
基金经理札记
上海已是阳春三月,但仍时不时春寒料峭——正是乍暖还寒时节。
A股亦如是。那边大洋彼岸指数不断创出新高,熙熙攘攘好不热闹,这边郭树清主席振臂高呼,“蓝筹股已有罕见投资价值”。但见A股,大家一腔热情的预期反而被当头浇了盆冷水。PMI不理想,出口也未见明显好转,投资数据仍在下滑过程中,就连曾被寄予厚望的消费也hold不住的下行。
有词说到,乍暖还寒时候,正是最难将息。预期和现实在时间上的错落,反应在市场中,就是涨涨跌跌,跌跌撞撞的前行。且和海外,比如美国投资者中,长期资金占主体的结构不同,A股市场,在证券市场发展这么多年后,中短期的资金,散户的资金仍然占据了主流。多年来,流动性较差的个股被赋予更高而非更低的估值水平也可见一斑。当然,这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比如上市公司分红比例过低,导致投资者只能关注于资本利得,玩接鼓传花的游戏,而不是以分红收益率作为衡量投资价值的标准。又比如公募基金的日日排名造成大家过于关注短期的价格波动,等等。但无论原因如何,结果是,在一个长期资金主导地位缺失的市场里,潮汐般的来回波动,确实也应该更为剧烈。坚持,也就变得不那么容易。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经历。从大周期看,觉得某只个股确实低估了,自己也很有把握,如果买入并持有,一定会在将来的某个时点——或者半年后,或者一年后,甚至更久——会取得不错的正收益。但是眼前情况看上去确实不佳,我们也许想等待负面的因素出尽,也许将等待形式更加明朗…… 但是等到真的一切再明晰不过的时候,股价也早已不是当时的股价了。
初入行的时候,有人考我,投资究竟是考验什么。是搜集信息的能力,是分析的能力,是判断的能力,还是和人博弈的能力?答,都不是。是人性。现在我们面临的情况,其实所有的宏观分析师都说的差不多,CPI下行但长期看仍有压力,货币政策最紧的时候已经过去,但是放松的速率较缓。GDP在未来的1-2个季度,有望见底,外围的经济趋向好转。那么,在很多大家认可的蓝筹股估值10倍左右的现在,股价至少没有出现高估,和其他实物资产以及债券相比,是一个更好的投资标的。更不用说,中国的中西部的城镇化方兴未艾,储蓄率仍然维持在高位,以家电为先导,有的行业已经借由国内的市场实现了规模化,具备了国际竞争力,而中低端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带来了部分消费行业的春天。我们的GDP在十二五时期也许不会维持在9%,8%,但是7%,或者7.5%,仍然是世界上少有的高速增长。更长远看,我们还有制度红利可以释放。
前期有一句话很流行,多少底部可以重来。其实很多人在底部区域的时候都觉得股价是低估的。但是这很多人中的很多人,想更精益求精一些,希望踏准每一个步骤,避免掉一切套牢的难熬时光。这本无可厚非。但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够做到了呢。就如每一次巴菲特买股票的时候,有多少人期望自己做得比巴菲特更聪明,踩点更精准,而采取了“等等看”的策略呢。回过头看,究竟又是谁更强大。
作为公募基金的投资人员,目前看,我们也很难判断究竟哪一天大盘就真的结束调整,拐头向上了。也许是这周,或者是下周,亦或是下下周。只是在目前的这个点位,我们愿意在下跌中增大筹码,愿意花费一点时间,守候未来。
今年雨季长了些,但终会过去。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