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4日至10月28日 第396期

基金经理札记

 

宝康灵活配置&多策略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牟旭东

 

双循环破裂后的转型之路

 

今年以来关于中国经济减速并“二次探底”的讨论日渐升温。而股票市场也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一个国家的制度演进、人口结构、资源禀赋、资本积累、技术进步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带来经济的起飞。而同时,经济也会在某一阶段因要素变化而增长缓慢。就中国而言,改革开放以来的制度红利似乎又到了十字路口。

 

笔者认为,过去10年中国经济迅猛发展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加入WTO之后使得中国融入了世界生产体系,中国制造依靠低廉的劳动力和环保成本得以走向世界。第二是十多年前的房改,使得中国的房地产在城镇化的浪潮下快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出让土地获取了大量的发展资金,有实力进行政府投资,从而带动了各类的投资增长。

 

而自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似乎遇到了瓶颈。

 

首先,由于危机的爆发,对于中国产品的需求锐减,自美国到欧洲,发达国家似乎都陷入了“去杠杆化”阶段。近期由于欧洲国家在08年的大量举债,其过高的政府负债率使得政府决策者已没有多少资源来刺激经济增长,也无从解决因希腊等国引发的主权债务危机,因此经济调整将会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另一方面,由于中国通过大量的出口产生了巨额的贸易盈余,引发投机资金涌入中国所短缺的有色、铁矿石等原材料,从而造成生产成本上升,成本优势正在丧失。需求的弱化和成本的高企所带来的就是经济引擎之一的出口的下降。

 

其次,房地产所激起的产业链和投资似乎也受到制约。随着管理层对于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日益严厉,商品房的成交量急剧萎缩,不但造成下游相关的建材、家电、汽车等相关行业需求下降,同时也使得原先政府获取土地出让金后大量进行基础投资和建设的模式受到影响。

 

在未来的制度变革中,如何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逐步提升居民收入成为经济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我们的国家又一次地面临重大机遇与挑战,中国未来的增长方式需要有远见的政治眼光。而对于公募基金的投资而言,我们也同样面临着转变。

 

首先是公募基金的市值占比在“大小非”解禁后快速下降,由最高近三分之一将下降到年底的不到百分之十,公募的资金优势未来将不复存在;其次,信息优势也将弱化,在“大小非”流通之后,大股东与原先法人股东对于公司存在天然的信息优势,而公募基金则将被弱化。

 

未来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可能呈现复杂的箱体整理格局。加之,“大小非”的解禁和创业板的快速巨额融资,使得弱市平衡中的股票市场平添了一种不确定性。作为专业投资人,我们在目前阶段需要找到能够穿越此轮经济周期波动的行业和公司,因此我们认为,那些弱周期的消费和高成长的科技公司将是未来的明星行业。而那些强周期的行业则会在政策的放松下才会出现间歇性的机会。

 

在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本基金管理人依然认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出路在于结构转型,主要体现于新兴产业、物流和内需消费。在新兴产业之中尤以信息技术的变革最为耀眼。“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商业模式出现一轮又一轮的创新,具有互联网功能的移动终端正在大量涌现;同时,显示器技术的革命让平板化、轻薄化、人机互动成为特点,未来的终端将出现更大变革;“云计算”的出现更将大量的存储置于后端;语音输入的流行将使人类感受到科技的便捷与美好。由此,将带动显示器、连接器、语音输入、软件、地理信息运用等一系列公司的增长。那些有着独特技术壁垒的公司将迎来重大的投资机会。

 

物流行业作为制约国民经济增长的短板,目前正不断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传统的低效率高能耗的物流模式,随着铁路运能的释放,以及“多式联运”、“海铁联运”、“定点班列”的出现,无疑将迎来一次生产方式的重要革命。

 

而内需的重启,将会使得那些有着“护城河”壁垒的公司出现稳定和快速增长的契机。因而,本基金在配置中依然将着重上述几方面的投资。

 

在个股的选择上,我认为应该过渡到“聚焦+长尾”的策略。“聚焦”于有坚强护城河属性、有高度客户粘性、有良好现金流、有巨大市值成长空间的公司;主要通过长期战略性持股,获得企业成长的价值。而“长尾策略”主要是通过分析公开信息,观察有关报道的进展,进行合理推断,适当布局。通过市场波动获取盈利。

 

经济结构转型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股改的重要成果——全流通已经大步向我们走来。作为投资人,我们仍需紧密把握政策走向、行业趋向,提前布局,力争能够长期为持有人创造收益。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