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农牧渔指数&智能电动车ETF&智能电动车ETF联接&有色龙头ETF&新材料ETF&新材料ETF联接&金融科技ETF&金融科技ETF联接&化工ETF&化工ETF联接&中证100 基金经理陈建华
碳中和下的新材料
按照工信部官方定义,新材料可以分为“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以及“前沿新材料”。此外,新材料行业和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工业发展历史上看,各大产业的重大突破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相应的新材料的发展。
从下游应用角度来看,新材料的“新”更多体现为应用在新兴产业的材料,如:光伏、风电、新能源车,半导体、航空航天、以及5G通信等战略新兴产业。从产业化程度来看,尽管大部分新材料在国际上已应用多年,但是对国内企业和市场而言,新兴产业中涉及的某些材料,对外依存度仍然较高,仍需国内大力发展。从行业增速角度来看,我国新材料行业历经从无到有,迅猛发展的阶段。总产值从2011年的不足1000亿人民币已增长至2019年的6400亿美元。预计到2021年末整体行业产值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近两年增长超过56%,行业前景广阔。
2021年,“碳达峰”、“碳中和”成为投资热点,在这场史无前例的能源结构革命中,对新能源、光伏、半导体等领域有着“基石”般重要性的新材料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其技术突破,对于实现“碳中和”意义重大。
关于如何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能源结构转变是关键一环。就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转变而言,光伏发电是推动能源结构转变的主要动力。预计在2030年,光伏和风电将一起开始替代存量的发电需求。其中,中国光伏装机需求已经全球领先。2020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51GW,同比增加60.1%,占全球光伏装机需求的39%,连续八年全球市场份额第一。按照碳达峰的目标,到2030年我国光伏每年新增光伏装机仍将70-90GW之间。而推动光伏在能源结构占比持续提升的核心就是各环节材料进步带来成本的降低、效率的提高,比如多晶硅到单晶硅的转变,带来的是光电转换效率的提升,而光伏单晶体炉中热场材料从石墨向碳复合材料转变带来更长的使用寿命,单晶棒切割从以往的砂浆到目前使用的金刚线技术,降低了材料损耗。总而言之,光伏的平价上网,是光伏人持续多年,在核心材料上不断探索改良的成果,未来光伏产业的升级和普及,更加离不开新材料工艺技术的不断迭代,而这其中相关新材料也蕴藏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此外,“双碳”大背景下,不仅需要光伏、风电、核电等从供给端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变,还需要从需求端进行引导,也就是将全社会能源消耗结构从过去的主要消费化石能源,向清洁电力转变,这其中最大的应用场景就是汽车的电动化。过去几年,见证了新能源车行业从概念到快速成长,渗透率加速提升的过程。2021 年Q1-Q3 国内和海外电动车分别销216/198 万辆,同比+185.3%/+92.7%,超市场预期。预计2022年-2023年有望提前实现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达到20%的规划目标,2025年销量占比会超过30%,2030年超过50%;2030年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计突破8000万辆。类似于光伏,新能源车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材料的快速升级,最明显的就是电池材料,经历了正极从磷酸铁锂到三元体系,再到高镍三元的能量密度提升路径,为消费者带来续航越来越长的驾驶体验,同时材料成本的不断优化,也为消费者带了越来越实惠的车型选择,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25万以下国产model3的爆款问世。电池材料仅仅是新能源车产业发展其中一个环节,其他各个组件中,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材料的技术进步也在不断发生,正是新材料的进步,才将整车的使用体验提升上一个又一个台阶。我们相信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大趋势,将在材料层面带来更全面、更深远的投资机会。
除了新能源领域,传统的化工行业“双碳“大背景下也面临机遇和挑战。化工行业作为承接自然界原料和下游终端消费品的重要纽带,每年贡献了全球4%的碳排放,年排放接近15亿吨/年。在能耗双控的政策背景下,单吨生产能耗更高的化工产品将率先面临产能重新调整的挑战。在新项目审批难度加大和落后项目陆续退出的大环境下,行业内的众多落后产能或将由于生产设备和单位能耗指标限制而受到发展制约,但从长期角度看,双碳政策或将推动新一轮化工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的出清将促进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综上所述,在碳减排的背景下,高排放行业新增产能扩张受限,化工行业壁垒有望不断提高。要协调解决碳排放的问题,首要问题是如何将化石能源从燃料转变成为原料、材料,进而变成更多的低能耗、高附加值材料。”燃料—材料“的路径转变,将为化工企业带来新的成长赛道,这里面也蕴藏者巨大的价值重估带来的投资机会。
在“双碳”大背景下,新材料既是推动传统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的实践载体,也是传统高污染、高能耗行业寻求积极转型的有效抓手。从这个大背景出发,新材料行业不仅具有巨大投资价值,亦对全球绿色能源转型具有重大意义。
数据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新材料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