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多策略增长基金 基金经理牟旭东
从历史观角度看A股市场(上)
近期连续的不间断的无反弹的下跌让众多有经验的投资人手足无措,当然我们可以从全球经济衰退、中国银根抽紧、“大小非”减持来找原因。作者也无意再强调上述观点,只是换个角度看A股市场,给投资人提供新的思路。
回顾市场经济的演进与基础,我们可以发现西方市场经济演进是以习俗经济为起点,发展到商业经济,最后实现了市场经济。
习俗经济是农耕经济,不存在商业,也没有商人。正是商人的专业化推动了整个经济的演进和变革。社会的集会为贸易提供机会,出现物物交换的易货贸易,随着利益的驱动,产生定期的集市。从交易的主体看,在集会上是农民,在定期集市上是经纪人,当市场产生后,出现专门从事于商业的商人。他们便会开始把自己或紧或松地组成一个社会,一个新型的社会。这就形成了商业经济。
从习俗经济过渡到商业经济的过程还需要外部力量的作用,有三个外部因素起了重要作用,这包括:
(1)货币。就其起源而言,它是商业经济的产物。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形式有铸币和汇票。货币的产生方便了交易,降低了交易费用,促进了市场扩大。(2)法律。罗马法具有关于权利和契约内容,关于地产权利处理和人与人之间的权利规定,维护着市场秩序。法律发展与货币发展紧密联系。调解争端要用货币支付,平反冤狱要以货币赔偿。法律保证了正常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扩大。(3)信用。实物委托销售产生商业信用,货币贷款产生金融信用。 金融交易是贸易交易的自然延伸。贷款是有风险的,保证还本付息的方法有:法庭从严司法;把债务人出卖为奴;实施担保。在有担保的信用贷款基础上,产生了银行,银行是信用的中介人,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以获取利润。银行还开展保险业,来扩大市场。为了吸收社会资本,出现债券市场,产生有限责任公司,现代企业制度由此而生。
正是商业的扩大,存货的出现,专门的商人阶层的慢慢演进出来等诸多因素,在推动产业革命到来是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固定资产投资的出现作为标志,最终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也就出现了。
中国也有过习俗经济,但正是由于缺乏外部的力量,因而资本文化和信用体系等要素在社会中未充分形成,使得中国的社会并没有出现过真正意义上的商业经济,更惶论市场经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