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札记
宝康消费品 基金经理闫旭
一周纪要
近期上证指数直逼2000点,似乎已找不到正收益的交易了,投资者除了斩仓动作似乎已没有了任何其他的选择,投资热情已接近冰点,似乎没有人有勇气再与“趋势”作对了。看看估值水平似乎见底,而再想想盈利什么时候开始复苏似乎又无法预见。所谓对于周期股要高估值时买、低估值时卖,而企业盈利由高峰降至低谷也需要一个过程,那么据此真正的买点还远未到。于是,机构投资者也只能蜷缩在预期暂时跌幅较小的板块里。估值水平也只有一味地下行,估值体系似乎已变得混乱,一个企业究竟该值多少钱呢?在周期向下的时候,原来那些土地、矿产、渠道等等资源价值是不是都应该归零呢?
前几天的一则信息似乎对我们有所启示,可口可乐宣布计划斥资约24亿美元全资收购中国果汁与饮料生产商汇源果汁集团。可口可乐的收购价格高达每股12.20港元,不仅远远高于停牌前的4.14港元,也比去年汇源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价高出一倍。一个企业的价值究竟该如何评估呢?难道其中仅仅是估值水平的差异吗?笼统地用市盈率来评价一个企业似乎显得太草率了。
这使我又想起了股改前的市场,当市场极其低迷时宝钢集团投入40亿元进行大规模增持,尽管在增持的4个月期间,股价仍有所回落,但最终增持取得了可观的回报。或许有人说,上次的股市低迷伴随着后期经济的大幅回升,而此次的股市低迷则伴随着未来较差的经济能见度。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放松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和扩张性财政政策显示出积极的信号,日前财政部拟定的可能超过1000亿元减税规模的增值税转型方案使增值税从生产型向消费型全面转型,将有力地激活企业的创新力,因此预计未来宏观经济政策将给增长创造更宽松的条件。只是在未来经济增长的过程中结构会较以往有所变化,那些真正有创新能力、能够提高整体经济效率的环节将孕育出优秀的企业。
同时,近期管理层也进一步完善了企业增持行为的管理办法,扫清了增持的障碍。或许市场又将给我们一次淘宝的机会,我们也又一次面对实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博弈。原来与“小非”的博弈或许逐渐转变为与“大非”的博弈。如果从实业资本层面看,企业已具有了足够的收购价值,或许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应该一味地惧怕“趋势”的力量。而对于我们机构投资者,重要的是寻找到安全边际,知道企业的价值底线在哪里,这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而“趋势”只是给了我们提供了有更高安全边际的机会,也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去慢慢寻找,只是我们要保留一些耐心、仔细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