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31日至6月4日 第328期

基金经理札记

 

固定收益部研究员  华志贵

 

少谈点基本面,多谈点人性

 

记得刚入行时,写过股票的研究报告,罗列了很多基本事实,但就是没有价格的分析和建议。指导老师问怎么没有价格判断呢?我说价格一直在变,20PE也可, 60PE也可,历史也似乎如此。

 

后来转行做可转债投资、债券投资,虽然不洋洋洒洒地涂鸦研究报告了,但也曾经花大量时间去阅读研究报告,想从中找到点“金子”和“点金之术”,尤其是所谓的基本面研究报告,但没什么效果,因为这些报告都太强调基本面,似乎都隐含一个逻辑假设:“基本面=行情”,“经济=股市”“公司=股票”“物价=债券”等等。

 

其实,基本面是什么?市场先看的是哪个基本面?有时候,很难说清楚。GDPCPI?货币?企业利润?政策?还是其他的?也许是一种经济的力道和趋势,或许是一种经济感觉。比如年初看2010年的股市,当时的主流是经济复苏甚至扩张,物价是向上甚至通货膨胀,可看看股市的表现呢?债市的表现呢?股市基本是熊市,债市却是局部牛市(尤其是信用债)。

 

市场最重要的运行机制是贴现机制和自我循环机制。市场价格是对未来的贴现,如果人性过度乐观,价格就过度贴现,即使后来基本事实符合预期甚至略超预期,市场也许会选择震荡来等待更新的基本事实,稍有负面,可能就选择向下;反之则反。比如年初大家都在大谈通货膨胀,可债券就不怎么跌,那谁错了呢?大谈经济的主流还是向上,可股市就是不领情,那谁错了呢?市场一旦选择方向,最开始都是很犹豫、迟疑的,后来经过几次测试后,就形成趋势,自我循环,到最后就完全靠信念(也许趋势会中断,比如政府政策或者其他什么事件)。所以,预测顶、底都是上帝的事业,人性的力量很难琢磨。

 

巴菲特、索罗斯都是哲学家,都是人性分析的大师。用戴志康的话来讲,“真正的机会不是像媒体和报告中说的那样,也不是圈内人讨论的那些。”也许,他说的是更大的机会。

单纯强调基本面,也许太唯物主义;太强调人性,也许太唯心主义;怎么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也许还得琢磨。比如经济不好的时候,反而股市大牛;经济很好的时候,债券可能还大牛。但个人觉得,也许更应该多谈点人性。也许吧。

 

 

 

        
                            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世纪大道100号上海环球金融中心58楼 邮编:200120
客服热线:400-820-5050 400-700-5588 公司网址:www.fsfun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