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投资洞见|基金资讯|基金公告|公司动态|市场投资观点|基金周报|财经头条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需要金融支持政策发挥引导力

2021-04-01

 自2020年9月22日,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一目标后,“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持续快速推进中。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也是重点部署内容之一,而且政策出台的“时间表”被部署于6月底之前。

    “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感的关键所在,对于中国未来发展意义重大。”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现代化需要进一步深化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通过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来保护环境,是提升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路径。由于我国的国土资源和产业结构所决定,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进行低碳转型。

    同时,田利辉认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不仅影响我国绿色经济复苏和高质量发展、引领全球经济技术变革的方向,而且对保护地球生态、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体现了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

    值得关注的是,国务院关于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重点工作分工的意见显示,“实施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专项政策,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这项工作由央行牵头,生态环境部等按职责分工负责,要求6月底前出台相关政策,年内持续推进。另外,近期央行召开全国24家主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上也提出,下一阶段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

    对于碳减排工具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东方金诚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方怡向《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政府、企业、中介服务机构等多个市场主体的协同推进,因此碳减排支持工具也涉及多个环节。

    方怡向谈道,首先是政策层面的支持工具,需要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相关的货币政策、信贷政策、监管政策等,继续向绿色低碳领域倾斜。如通过利率优惠,碳减排专项再贴现、再贷款以及长期资金的信贷工具支持碳减排项目;对高碳排放企业和低碳排放企业实行差别化的财税征收政策,增强企业的碳减排动力;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制度,将环境信息披露纳入监管鼓励激励与约束机制,纳入考评体系,夯实环境信息披露基础能力建设;在政策框架中全面纳入气候变化因素、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和深化国际合作等,强化环境与气候风险管理。

    “其次是金融市场方面的支持工具,推动包括碳中和债券、碳中和信贷、低碳指数、低碳基金、碳交易等绿色融资市场规模不断壮大,持续探索支持碳减排创新工具;积极推进碳市场建设,加强碳市场的金融属性,为相关企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碳金融服务。”方怡向补充道,还有低碳减排相关服务模式,包括用于碳中和债的评估认证、低碳减排项目的碳核查、环境污染治理、气候风险管理等方向的绿色金融服务支持,

    就金融业在支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应该发挥哪些作用的问题,田利辉认为,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金融引导。金融业可以在碳减排支持工具、碳中和融资工具和碳排放定价交易上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未来,商业银行应该推进赤道原则的接纳和落实,资本市场应该推进绿色债券的发行和交易。

    “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虽然具有一定基础,但时间紧、任务重,对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提出了很高要求,而实现碳中和需要大量的绿色、低碳投资,其中绝大部分需要通过金融体系引导社会资本来实现。”方怡向表示,在未来三个月内,金融机构发力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持续创新绿色碳中和金融产品,二是加强金融机构的气候和环境风险管理,三是加快构建统一高效的碳金融市场。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华宝基金
URL:https://www.fsfund.com/news/2021/04/01/125375/1.shtml

风险提示:
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投资人应当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判断基金是否和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 声明:
以上信息系华宝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研究人员根据合法获得的相关资料、信息、自身调查研究所得,本公司不保证所载信息之精确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证有关观点或分析判断不发生变化或更新。相关内容不代表我公司的任何观点或立场,亦不构成对我公司产品实际投资行为的约束,所涉及本公司或公司旗下产品的相关信息(如有)不视为本公司的法定信息披露行为,该等信息应以本公司正式公开披露为准。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形式的投资建议或暗示,我公司不对因使用以上内容所引发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而负任何责任。所载信息著作权及其相关知识产权归我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刊登、发表或者引用,且不得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删节或修改。